十行
基本解释
《后汉书·循吏传序》:“其( 光武帝 )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因以“十行”代指皇帝的手札或诏书。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伏以圣主中兴,九译戴同文之治;名王内附,十行承赐札之恩。”
成语(Idiom):十行
发音(Pronunciation):shí há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文章或书画的内容、技巧、风格等非常出色。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十行是指文章或书画的行数,一行为十字。这个成语形容作品的内容、技巧、风格等都非常出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赞美文学作品、书画作品等方面,用来形容作品的优秀和出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关于十行的故事起源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可能是在古代文人墨客的交流中逐渐形成的。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语+十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篇文章真是十行之作,文采出众,引人入胜。
2. 他的书法作品简洁大方,每一幅都是十行之作。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十行”想象成一本书,每一页都是十行,表示内容非常丰富和出色。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书画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成语和词语。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画的这幅画是十行之作,老师表扬了我。
2. 初中生:老师说我的作文是十行之作,让我参加写作比赛。
3. 高中生:这篇小说真是十行之作,我一口气读完了。
4. 大学生:他的论文被评为十行之作,发表在重要学术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