蹐促
成语(Idiom):蹐促(jí cù)
发音(Pronunciation):jí cù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行动迅速,步伐短促。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蹐促是一个形容词词语,用来形容行动迅速,步伐短促。这个成语源于《左传·昭公十七年》:“昭公蹐促,如有所失。”意思是昭公行动迅速,像是有什么东西丢了一样。后来,蹐促被用来形容行动迅速,步伐短促的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蹐促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行动迅速,步伐短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忙碌的工作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反应。例如,可以说一个人“蹐促地走进了会议室”,表示他快速地走进了会议室。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蹐促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当时,齐国的昭公非常忙碌,经常在朝廷和外出的时候行动迅速,步伐短促。有一次,昭公在外出的时候,行动非常匆忙,好像有什么东西丢了一样。因此,人们就用“蹐促”来形容他的行动。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蹐促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蹐”和“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蹐促地走进了教室,一副急于办事的样子。
2. 她的步伐蹐促有力,像一只小鹿一样灵活。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行动迅速地蹦蹦跳跳,步伐短促,就可以记住蹐促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与行动和步伐相关的成语,例如“步履维艰”、“脚踏实地”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看到一只蹐促地跳跃的小兔子。
2. 初中生:他蹐促地走进了教室,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
3. 高中生:在紧急情况下,他蹐促地逃离了危险区域。
4. 大学生:她的步伐蹐促有力,像一只猎豹一样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