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异
成语(Idiom):贬异(biǎn yì)
发音(Pronunciation):biǎn y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贬低、诋毁他人的异己观点或行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贬异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贬意为贬低、诋毁,异意为异己观点或行为。该成语指的是贬低他人的不同观点或行为,表达出对异议的不容忍或排斥。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不容忍他人的异议或不同观点,特别是在讨论、争论或批评的语境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贬异一词最早出自《左传·僖公十三年》。当时晋国贵族公子重耳作为亲王,但他不满足于自己的地位,反而喜欢与平民交往,与人民一起劳动。其他贵族对此非常不满,认为他的行为是异乎寻常的,于是开始贬低他的行为并诋毁他的异己观点。后来,公子重耳逃离了晋国,最终成为了著名的晋国君主——晋文公。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动词“贬”和名词“异”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总是贬异别人的观点,不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
2. 在讨论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异见,而不是贬异他们的观点。
3. 他的行为太过分了,不仅贬低了我的观点,还诋毁了我的人格。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贬异”理解为“贬低异己”,这样可以更容易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贬异”相关的成语,如“贬斥”、“贬损”等,以扩大对于贬低他人观点的表达方式的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总是贬异我的画,说它们不好看。
2. 初中生:老师总是贬异我的观点,不给我机会发表意见。
3. 高中生:同学们应该尊重彼此的观点,而不是贬异对方的意见。
4. 大学生:在学术界,我们应该鼓励多样性,而不是贬异他人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