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檄
成语(Idiom):投檄(tóu xí)
发音(Pronunciation):tóu xí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写檄文或投书,表达强烈的愤怒或不满之意。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投檄是由“投”和“檄”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投”指投递,投寄;“檄”指檄文,即上书或上报的文书。投檄原指将写好的檄文投递给有关部门或个人,以表达强烈的愤怒、不满或抗议之情。后来,投檄的含义逐渐扩大,也可指写信或发表言论来表达不满或抗议。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投檄一词多用于形容文学作品中的情节,特别是历史小说或戏剧中的人物通过投递檄文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愤怒。此外,也可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某人对某种不公正的事情感到愤怒,并通过写信或发表言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投檄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王莽传》中。当时,王莽篡位称帝,引发了许多人的不满和反抗。有一位名叫冯异的人,写了一封檄文,投递给了王莽,表达了自己对他篡位行为的不满和愤怒。这被认为是“投檄”的起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动词+名词,表示投递檄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对这个不公正的决定感到愤怒,于是决定投檄表达自己的不满。
2. 作为一名记者,他经常投檄来揭露社会上的不公正行为。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投檄”与“投递檄文”联想在一起,檄文是通过投递的方式来表达不满或愤怒的,因此“投檄”的意思也就容易记住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投檄事件,如冯异投檄王莽、刘备投檄孙权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看到校园里有同学欺负弱小的同学,就投檄给老师,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
2. 初中生:我对政府的某项政策感到不满,就写了一封信投檄给市长。
3. 高中生:我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投檄整个社会对待环境保护的态度。
4. 大学生:我对某个公司的不公平待遇感到愤怒,于是写了一封檄文投递给公司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