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顿
成语(Idiom):髡顿
发音(Pronunciation):kūn dù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剃掉头发,剥夺官职或财产等严重惩罚。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髡顿是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刑罚,指将罪犯的头发剃掉,同时剥夺其官职或财产等。这种刑罚不仅是对罪犯的身体上的惩罚,更是对其社会地位和尊严的打击。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髡顿一词多用于形容严厉的惩罚或剥夺,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因犯罪行为而被严惩,或某人因失职而被解职、剥夺权力等。也可以用来比喻某人遭受到严重的打击或损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髡顿一词起源于中国古代,据说最早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的故事。故事中,淮阴侯刘邦在起义之初,髡顿了一位曾经效力于秦朝的官员,以示对叛徒的严厉惩罚。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髡顿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髡”表示剃掉头发,而“顿”表示严厉的惩罚或剥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为贪污受贿被髡顿了,从此名誉扫地。
2. 这位官员因为失职被髡顿,彻底丧失了权力和地位。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髡顿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头发被剃掉,同时失去了官职和财产,这样的刑罚是非常严厉的,因此可以将“髡顿”与严厉惩罚或剥夺联系在一起,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惩罚相关的成语,如“杀鸡儆猴”、“画饼充饥”等,以丰富词汇和理解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因为作弊被老师严厉髡顿了,再也没有机会参加考试了。
2. 初中生:那个学生因为打架被学校髡顿,被迫转学到了其他学校。
3. 高中生:他因为贪污受贿被髡顿了,从此名声尽毁,一蹶不振。
4. 大学生:这位教授因为学术不端被学术界髡顿,彻底失去了声誉和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