楸枰
成语(Idiom):楸枰
发音(Pronunciation):qiū pí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性高尚,心地善良,行为正直。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楸枰是由“楸”和“枰”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楸是一种树木,枰是指桌子上的器具。楸枰比喻人的品性高尚,心地善良,行为正直,像一张洁净的桌子,没有杂物。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楸枰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用于赞美和褒奖别人的优秀品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楸枰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荀子·劝学》一书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孩子在家中偷偷摘取了父亲种植的楸树上的果实,父亲发现后责问孩子,孩子坦白承认并愿意受罚。父亲非常高兴,称赞孩子的品性高尚,如同楸树上的果实一样纯洁,心地善良。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楸枰是一个主谓结构的成语,楸为主语,枰为谓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性高尚,真是个楸枰之人。
2. 她的行为正直,堪称楸枰之德。
3. 小明的品德高尚,如同楸枰一般,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楸枰想象成一张干净整洁的桌子,代表人的品性高尚,心地善良,行为正直。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人品高尚的成语,如“德高望重”、“品行端正”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小明同学品性高尚,是个楸枰之人。
2. 初中生:老师表扬小红同学的行为端正,真是楸枰之德。
3. 高中生:他的品德高尚,如同楸枰一般,受到了全校师生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