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切
成语(Idiom):恻切(cè qiè)
发音(Pronunciation):cè qiè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感触深切、同情怜悯。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恻切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恻指同情怜悯,切表示深刻。恻切形容人对他人的遭遇或痛苦感同身受,表达出深切的同情之情。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恻切一词常用于描述人们对他人遭遇的同情和怜悯之情。可以用来形容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或者表达对悲伤故事的感动。在表达同情和怜悯之情时可以使用恻切一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恻切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公冶长》中,其中孔子对公冶长的儿子表示同情和怜悯之情。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对他人遭遇的深刻同情。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恻切是一个形容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听到邻居家发生的悲剧,感到非常恻切。
2. 看到那个可怜的孩子,我感到十分恻切。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恻切这个词语。可以将恻切的发音“cè qiè”联想成“策切”,想象一个人用刀切开一根策,策的内部充满了同情和怜悯之情,从而帮助记忆恻切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同仇敌忾”、“同流合污”等,来扩大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看到同学被欺负,我感到很恻切。
2. 初中生:听到老师讲述的悲伤故事,我深感恻切。
3. 高中生:对于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我感到十分恻切。
4. 大学生:在志愿者活动中,我深切体会到对他人的恻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