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书
基本解释
中国 古代书籍统分为四大类,故称。 晋 荀勗 将群书分为四部:六艺、小学为甲部;诸子、兵书、术数为乙部;历史记载和杂著为丙部;诗赋、图赞、《汲冢书》为丁部。 东晋 李充 加以调整,以五经为甲部,历史记载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 隋 唐 以后沿用此种分法,称为经、史、子、集。后亦用以泛指群书。 宋 刘敞 《六月二十六日雨阁昼寝》诗:“食有万钱膳,架多四部书。”参阅《隋书·经籍志一》。
四部书(sì bù shū)
发音(sì bù shū)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的四部分。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
《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四书五经”中的一部分。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
四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被用于教育和学习。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会学习和研究四部书的内容,以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
《四书》是由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记录而成。这些书籍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诲,以及他对道德、伦理和社会关系的看法。这些书籍被后人整理并成为儒家经典。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
四部书是一个名词短语,由“四”、“部”和“书”三个汉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都在阅读四部书,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2.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四部书是一个很好的教材。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
可以通过将四部书与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来记忆。同时,可以利用关联记忆法,将四个汉字的发音和意义进行联系。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
除了四部书之外,还有其他重要的儒家经典,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这些经典著作,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正在学习《四书》,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 初中生:老师要求我们阅读《四书》,以培养我们的道德修养。
3. 高中生:我正在准备参加文化知识竞赛,正在复习《四书》的内容。
4. 大学生:我正在研究《四书》中的哲学思想,以期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