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袂
成语(Idiom):捐袂
发音(Pronunciation):juān mò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舍弃个人私利,毫不保留地奉献自己的力量和财富。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捐袂源自古代传说,袂是古代人的衣袖,捐袂指的是把自己的衣袖剪下来捐给别人。这个成语比喻毫不吝啬地奉献自己的力量和财富,不计较个人得失。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捐袂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无私奉献、毫不保留地帮助他人的行为。可以用于表扬他人的慷慨大度和无私奉献,也可以用于自我要求,鼓励自己在关键时刻勇于奉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传,战国时期,齐国的文宣王曾经下令征召民众修筑城墙。有一位叫董狐的贫苦百姓,他本来家境贫寒,却主动捐献自己的袖子来帮助修筑城墙。他的无私奉献感动了文宣王,也感动了其他人,成为了后来形容无私奉献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语 + 捐袂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救灾行动中捐袂无私,为灾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这位慈善家经常捐袂助人,帮助了许多贫困家庭。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的袖子剪下来给别人,这种无私奉献的形象会更加深入人心。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对无私奉献的理解,例如:"舍己为人"、"慷慨解囊"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愿意捐袂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 初中生:他在考试前主动帮助我复习,真是捐袂之举。
3. 高中生:毕业前,我们决定捐袂一些书籍给贫困地区的学校,帮助他们改善阅读条件。
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捐袂自己的时间和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