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珰
成语(Idiom):鸣珰(míng dāng)
发音(Pronunciation):míng dā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器物被敲打后发出悦耳声音。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鸣珰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鸣”指发出声音,“珰”指古代用于敲击的石器。这个成语形容敲打器物后发出悦耳声音,比喻音乐、歌声或其他声音美妙动听。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鸣珰一词常用于形容音乐声、歌声或其他声音的优美动听。可以用来形容音乐会、演唱会、戏剧表演等艺术表演中的悦耳声音。也可以用来形容自然界中的美妙声音,如鸟鸣、风声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荀子·劝学》中有一句话:“鸣珰不用于朝,白刃不用于市。”这句话意味着宝贵的东西不应该被用于平凡的场合。后来,人们将“鸣珰”引申为美妙声音的比喻。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语+鸣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演唱会上,歌手的嗓音像鸣珰一样动听。
2. 秋天的夜晚,蝉鸣声像鸣珰一样美妙。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将“鸣珰”与美妙的声音联系起来,想象敲击器物后发出的悦耳声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与音乐、声音相关的成语,例如“鸟语花香”、“钟灵毓秀”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听到了一阵鸟鸣,声音就像鸣珰一样悦耳动听。
2. 初中生:音乐会上,钢琴的声音像鸣珰一样美妙。
3. 高中生:这个歌手的嗓音真是鸣珰,每次听他唱歌都感觉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