脩敕
成语(Idiom):脩敕
发音(Pronunciation):xiū ch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修正、整顿法令或制度。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脩敕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脩”和“敕”。其中,“脩”意为修整、修饰,表示修正法令或制度;“敕”意为诏令、命令,表示颁布法令或制度。脩敕合在一起,形容修正或整顿法令或制度。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脩敕一词常用于描述国家或组织对法律、制度进行修订或整顿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进行修正或整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脩敕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原文是:“夫脩敕者,制度之要也。”这句话是指修正法令或制度是制度的关键。后来,脩敕逐渐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修正或整顿法令或制度。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脩敕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最近进行了一次脩敕,对税收政策进行了修订。
2. 这个组织需要进行一次脩敕,整顿内部的管理制度。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脩敕”拆分成“修”和“敕”两个部分记忆。其中,“修”可以联想到修正、整顿的意思;“敕”可以联想到诏令、命令的意思。将两个意思结合起来,就可以记住“脩敕”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学习更多与法律、制度相关的成语,如“法度”、“法令”、“制度”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遵守学校的脩敕,不准在课堂上说闲话。
2. 初中生:政府最近进行了一次脩敕,修订了交通规则。
3. 高中生:我们学校正在进行一次脩敕,整顿学生的行为规范。
4. 大学生:研究生院对学术规范进行了一次脩敕,加强了学术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