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辞
基本解释
1.亦作"冗辞"。
2.谓不当而无用的言辞。
成语(Idiom):冗辞
发音(Pronunciation):róng cí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言辞多余、冗长,缺乏简洁明了。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冗辞是由“冗”和“辞”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为言辞冗长、多余,缺乏简洁明了的特点。冗辞通常用来形容文章、演讲或言辞等过于啰嗦、繁琐,不言简意赅。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冗辞常用于批评或指责他人在表达时过于冗长、啰嗦的情况。也可以用来自嘲或幽默地描述自己在表达时过于啰嗦的情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据说,冗辞的故事起源于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一首诗。杜甫在诗中写道:“冗辞繁赋寄书信,青楼夜泊有谁知。”这里的“冗辞”指的是杜甫写的长篇赋文,表示自己的作品过于冗长而不容易被人理解。这首诗成为了冗辞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词+名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讲总是冗辞连篇,让人听得烦不胜烦。
2. 这篇文章不要用冗辞来装饰,简洁明了才能更好地表达观点。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冗辞记忆为“冗长的辞职信”,通过联想来记忆其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与冗辞相近的成语,如“累赘”、“啰嗦”等,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冗辞。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为什么我们写作业的时候不能太冗辞?
2. 初中生: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些冗辞,可以删减一些废话。
3. 高中生:我写的这篇演讲稿被老师批评说冗辞太多,需要精简一下。
4. 大学生:在写论文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冗辞,以免增加读者的阅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