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突
成语(Idiom):唐突
发音(Pronunciation):táng tū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言行举止不符合社会礼仪规范,冒失而没有分寸。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唐突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冒失而没有分寸,不符合社会礼仪规范。这个词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在公共场合或者与他人交往时举止失礼、无礼的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唐突一词常常用于批评别人的言行举止不得体,例如在正式场合说出不合适的话或做出冒失的举动。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缺乏应有的礼貌和分寸。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礼记·曲礼上》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唐朝时期有一个名叫杨素的大臣,他对皇帝非常直率,言辞很是唐突。有一次,杨素在宴会上对皇帝说:“陛下,你的酒喝得太多了,应该节制一点。”这样的言辞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唐突的。从此以后,人们就用“唐突”来形容言行举止不得体的人。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词+动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会议上唐突地打断了发言者,引起了一片哗然。
2. 她的唐突行为让整个宴会场面尴尬。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唐突”联想为一个人突然闯入唐朝的皇宫,然后在宴会上做出冒失而没有分寸的举止。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对唐突的理解,例如“莽撞”、“鲁莽”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唐突地插队,让其他人都生气了。
2. 初中生:她唐突地向老师提问,被批评了一顿。
3. 高中生:他唐突地打断了演讲者,导致现场气氛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