讬契
基本解释
寄托交情;彼此信赖投合。 晋 陶潜 《扇上画赞·周阳珪》:“饮 河 既足,自外皆休。缅怀千载,託契孤游。” 唐 温庭筠 《投宪丞启》:“运租船上,便获甄才;避雨林中,俄闻託契。” 元 范梈 《赋赠邓提举之官江浙》:“託契自有初,相晞在结髮。”
成语(Idiom):讬契
发音(Pronunciation):tuō q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讬契指的是通过交换合约或协议来确立双方的约定或契约关系。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讬契是由“讬”和“契”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讬”是指通过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协议来达成某种约定,表示双方之间的互相承诺;而“契”则表示契约或合约。因此,讬契的含义是通过签订合约来确立双方的约定关系。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讬契一词常用于形容双方通过签订合约或协议来确立约定关系的情况。它可以用来描述商业合作、合同签订、友好邻邦之间的条约等各种场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哀公十二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489年,齐国国君哀公与晋国国君文公进行了一次会晤,会晤结束后,双方通过签订协议来确立友好关系。这个协议被称为“讬契”,成为了后来形容通过合约确立约定关系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讬契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讬”和“契”。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双方通过签订合同,达成了讬契。
2. 我们应该通过讬契来确立我们的合作关系。
3. 双方之间的讬契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讬契”这个成语与“承诺”这个词联系起来。讬契可以理解为通过签订合约来确立双方的承诺关系。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合约、协议相关的成语,如“立约”、“契约”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们通过签订讬契,约定一起做好环保工作。
2. 初中生:双方通过讬契,建立了友好的学校合作关系。
3. 高中生:在国际贸易中,讬契是确保双方权益的重要手段。
4. 大学生:通过讬契,双方商定了项目的合作细节和分工。
5. 成年人:我们应该通过讬契来确立我们的合作关系,以免发生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