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纸筒
基本解释
用涂着硝的纸条搓成的引火物。《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无以为生,每日到 虎踞关 一带卖火纸筒过活。”
成语(Idiom):火纸筒
发音(Pronunciation):huǒ zhǐ tǒ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比喻言辞尖锐,善于讽刺嘲笑他人的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火纸筒是由“火”、“纸”和“筒”三个词组成的成语。火是指喻人的才华、智慧和激情;纸是指言辞、文字;筒是指用来装火药的圆筒形器具。火纸筒比喻人的言辞尖锐、辛辣,善于讽刺嘲笑他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火纸筒常用于形容那些口才较好,善于用尖锐的言辞讽刺他人的人。可以用来形容作家、演说家、评论家等具有辛辣口才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没有明确的故事起源记录。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火纸筒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三个汉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个火纸筒,总是能用尖锐的语言讽刺别人。
2. 她的演讲总是像火纸筒一样,让人受益匪浅。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火纸筒的形象与善于嘲笑和讽刺他人的人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手持火纸筒,站在高处,用尖锐的言辞向下方的人喷火纸筒,让人不禁感到辛辣和讽刺。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利箭之言”、“利口如利箭”等,拓展对于善于用言辞讽刺他人的人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他说话像火纸筒一样辛辣,让人听了很生气。
初中生:她的批评总是像火纸筒一样,尖锐而有力。
高中生:他是个火纸筒,总是能用尖锐的语言讽刺别人,但有时会伤害到别人的感情。
大学生:作为一名评论家,他的评论总是像火纸筒一样,尖锐而有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