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同
成语(Idiom):雷同(léi tóng)
发音(Pronunciation):léi tó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两个或多个事物或观点非常相似或相同。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雷同是由形容雷声雷电的“雷”和同音的“同”组成的。形容两个或多个事物或观点在外表、特征、性质等方面非常相似或相同,缺乏独创性或差异性。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文学作品、艺术作品、言论等方面的重复、模仿、抄袭现象。也可用于形容人的言行举止、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缺乏独特性或创新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雷同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世说新语·文学》中,原文为“雷同之人,见者不疑。”杨慎通过这个成语来形容文学作品中的模仿现象。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雷同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两篇文章内容雷同,连句子的结构都一样。
2. 这幅画的风格和那幅画雷同,看起来很难分辨出区别。
3. 他的观点和我之前的观点雷同,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完全一致。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雷同”这个成语。想象两个雷电同时发出巨大的声响,表示两个事物非常相似或相同。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雷同相关的成语,如“千篇一律”、“同出一辙”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7岁):我和我朋友的画雷同,老师都以为是同一个人画的呢!
2. 初中生(14岁):我们班有两个同学的答案雷同,老师怀疑他们抄袭了。
3. 高中生(17岁):这篇文章和我们课本上的一篇雷同,老师要我们重新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