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yǐ mào qǔ rén ㄧˇ ㄇㄠˋ ㄑㄩˇ ㄖㄣˊ以貌取人
◎ 以貌取人 yǐmào-qǔrén
[a book by its cover judge people by naeural appearance] 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才能
词语解释
yǐ mào qǔ rén ㄧˇ ㄇㄠˋ ㄑㄩˇ ㄖㄣˊ以貌取人
只凭外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 澹臺灭明 ,字 子羽 ,状貌甚恶。欲事 孔子 , 孔子 以为材薄。 子羽 受业 孔 门后,退而修行,南游至 江 ,从弟子三百人,名施乎诸侯。 孔子 闻之,乃曰:“以貌取人,失之 子羽 。”此言 子羽 貌恶而行高。按,《韩非子·显学》云:“ 澹臺子羽 ,君子之容也, 仲尼 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说与《史记》异。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二》:“至于以貌取人,虽愚夫知其不可,而谓圣人为之乎!” 郭沫若 《海涛集·涂家埠四》:“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说!但也只怪我们以貌取人,在事前没有经过一道甄别。”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以貌取人
成语(Idiom):以貌取人
发音(Pronunciation):yǐ mào qǔ ré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以外貌判断一个人的品质或能力。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以貌取人是指仅凭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能力或价值。这个成语强调了不能仅仅通过外表来评价一个人,因为外貌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内在素质。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该成语常用于提醒人们不要仅仅根据外表来评价他人,而是要全面了解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教育学生不要以貌取人,而要更加注重人的内在价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论语·卫灵公》中有一则故事,孔子曾经劝告他的学生子路不要仅仅以貌取人。子路看到一个相貌平凡的人,就认为他没有什么价值。孔子对子路说:“你只看到他的外貌,而不了解他的内在,这是不公正的。”这个故事传承下来,形成了成语“以貌取人”。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以 + 貌 + 取 + 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很聪明,但是很多人以貌取人,不相信他的能力。
2. 我们应该以人的实际表现来评价他,而不是以貌取人。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这个成语与“不可貌相,要看内在”这句话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意思的成语,如“不可貌相”,“人不可貌相”,以加深对以貌取人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我不会以貌取人,我要看人的内心美。
初中生:我们要学会不以貌取人,要看一个人的实际能力。
高中生:以貌取人是一种狭隘的观念,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一个人的品质和潜力。
大学生:在职场上,我们不能以貌取人,要更加注重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工作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