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辫子造句
成语(Idiom):揪辫子
发音(Pronunciation):jiū biàn zi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抓住别人的辫子,比喻针对别人的弱点或过失进行攻击。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揪辫子这个成语源自民间故事,原意是指抓住对方的辫子,以此来制约或攻击对方。在现代汉语中,成语“揪辫子”常用于形容某人针对别人的弱点或过失进行攻击,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揪辫子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在争论、批评或争斗中攻击对方的弱点或过失,常见于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场所、政治舞台、社交媒体等。例如,在一场辩论中,如果一方抓住对方的过失不放,不断攻击,就可以说这个人在揪辫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揪辫子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两个人因为一点小事争吵起来,其中一个人为了制约对方,就抓住了对方的辫子。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用来比喻人们在争论中攻击对方的弱点或过失。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语“揪辫子”的结构是“揪(jiū)+ 辫子(biàn zi)”。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总是喜欢揪辫子,无论别人犯了什么错误,他都会不放过。
2. 这个政治家擅长揪辫子,他总是利用对手的弱点来攻击他们。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成语“揪辫子”与抓住对方的辫子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生动的画面,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拼命地揪住对方的辫子,表示他在攻击对方的弱点。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例如“挑刺”、“斤斤计较”等,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不喜欢和那个同学一起玩,因为他总是揪辫子,说我不会做题。
2. 初中生:班里有个女生特别喜欢揪辫子,她总是在班会上找别人的错。
3. 高中生:政治课上,老师经常揪辫子,指出政治家在辩论中攻击对方的弱点。
4. 大学生:社交媒体上的争论很激烈,大家都在揪辫子,争取自己的观点。
希望这个关于“揪辫子”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成语。
精品推荐
- 广河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中雨,风向:东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6/15℃
- 隆德县05月30日天气:晴转小雨,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转3-4级,气温:23/9℃
- 玛多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雨夹雪,风向:西风,风力:4-5级转3-4级,气温:16/1℃
- 安定区05月30日天气:多云转中雨,风向:东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1/11℃
- 柯坪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8/13℃
- 吴忠市05月30日天气:晴转小雨,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转3-4级,气温:31/15℃
- 麻城市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8/22℃
- 惠农区05月30日天气:晴转小雨,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转3-4级,气温:29/16℃
- 利通区05月30日天气:晴转小雨,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转3-4级,气温:31/15℃
- 永济市05月30日天气:晴转多云,风向:西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