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诗曰:龙集贞观正十三,王宣大众把经谈。道场开演无量法,云雾光乘大愿龛。
御敕垂恩修上刹,金蝉脱壳化西涵。普施善果超沉没,秉教宣扬前后三。
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陈玄奘大阐法师,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长安城化生寺开演诸品妙经。那皇帝早朝已毕,帅文武多官,乘凤辇龙车,出离金銮宝殿,径上寺来拈香。怎见那銮驾?真个是——
一天瑞气,万道祥光。仁风轻淡荡,化日丽非常。千官环佩分前后,五卫旌旗列两旁。执金瓜,擎斧铖,双双对对;绛纱烛,御炉香,霭霭堂堂。龙飞凤舞,鹗荐鹰扬。圣明天子正,忠义大臣良。介福千年过舜禹,升平万代赛尧汤。又见那曲柄伞,滚龙袍,辉光相射;玉连环,彩凤扇,瑞霭飘扬。珠冠玉带,紫绶金章。护驾军千队,扶舆将两行。这皇帝沐浴虔诚尊敬佛,皈依善果喜拈香。
唐王大驾,早到寺前,吩咐住了音乐响器,下了车辇,引着多官,拜佛拈香。三匝已毕,抬头观看,果然好座道场。但见——
幢幡飘舞,宝盖飞辉。幢幡飘舞,凝空道道彩霞摇;宝盖飞辉,映日翩翩红电彻。世尊金象貌臻臻,罗汉玉容威烈烈。瓶插仙花,炉焚檀降。瓶插仙花,锦树辉辉漫宝刹;炉焚檀降,香云霭霭透清霄。时新果品砌朱盘,奇样糖酥堆彩案。高僧罗列诵真经,愿拔孤魂离苦难。
太宗文武俱各拈香,拜了佛祖金身,参了罗汉。又见那大阐都纲陈玄奘法师引众僧罗拜唐王。礼毕,分班各安禅位,法师献上济孤榜文与太宗看。榜曰:
至德渺茫,禅宗寂灭。清净灵通,周流三界。千变万化,统摄阴阳。体用真常,无穷极矣。观彼孤魂,深宜哀愍。此奉太宗圣命:选集诸僧,参禅讲法。大开方便门庭,广运慈悲舟楫,普济苦海群生,脱免沉疴六趣。引归真路,普玩鸿蒙;动止无为,混成纯素。仗此良因,邀赏清都绛阙;乘吾胜会,脱离地狱凡笼。早登极乐任逍遥,来往西方随自在。
诗曰:一炉永寿香,几卷超生箓。无边妙法宣,无际天恩沐。
冤孽尽消除,孤魂皆出狱。愿保我邦家,清平万年福。
太宗看了满心欢喜,对众僧道:“汝等秉立丹衷,切休怠慢佛事。待后功成完备,各各福有所归,朕当重赏,决不空劳。”那一千二百僧,一齐顿首称谢。当日三斋已毕,唐王驾回。待七日正会,复请拈香。时天色将晚,各官俱退。怎见得好晚?你看那——
万里长空淡落辉,归鸦数点下栖迟。满城灯火人烟静,正是禅僧入定时。
一宿晚景题过。次早,法师又升坐,聚众诵经不题。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就将佛赐的宝贝,捧上长街,与木叉货卖。你道他是何宝贝?有一件锦蝠异宝袈裟、九环锡杖,还有那金紧禁三个箍儿,密密藏收,以俟后用。只将袈裟、锡杖出卖。长安城里,有那选不中的愚僧,倒有几贯村钞。见菩萨变化个疥癞形容,身穿破衲,赤脚光头,将袈裟捧定,艳艳生光,他上前问道:“那癞和尚,你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菩萨道:“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那愚僧笑道:“这两个癞和尚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拿了去,卖不成!”那菩萨更不争吵,与木叉往前又走。行勾多时,来到东华门前,正撞着宰相萧星散朝而回,众头踏喝开街道。那菩萨公然不避,当街上拿着袈裟,径迎着宰相。宰相勒马观看,见袈裟艳艳生光,着手下人问那卖袈裟的要价几何。菩萨道:“袈裟要五千两,锡杖要二千两。”萧星道:“有何好处,值这般高价?”菩萨道:“袈裟有好处,有不好处;有要钱处,有不要钱处。”萧星道:“何为好?何为不好?”菩萨道:“着了我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穴,便是好处;若贪淫乐祸的愚僧,不斋不戒的和尚,毁经谤佛的凡夫,难见我袈裟之面,这便是不好处。”又问道:“何为要钱,不要钱?”菩萨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宝,强买袈裟、锡杖,定要卖他七千两,这便是要钱;若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将袈裟、锡杖,情愿送他,与我结个善缘,这便是不要钱。”萧星闻言,倍添春色,知他是个好人,即便下马,与菩萨以礼相见,口称:“大法长老,恕我萧星之罪。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满朝的文武,无不奉行。即今起建水陆大会,这袈裟正好与大都阐陈玄奘法师穿用。我和你入朝见驾去来。”
菩萨欣然从之,拽转步,径进东华门里。黄门官转奏,蒙旨宣至宝殿。见萧星引着两个疥癞僧人,立于阶下,唐王问曰:“萧星来奏何事?”萧星俯伏阶前道:“臣出了东华门前,偶遇二僧,乃卖袈裟与锡杖者。臣思法师玄奘可着此服,故领僧人启见。”太宗大喜,便问那袈裟价值几何。菩萨与木叉侍立阶下,更不行礼,因问袈裟之价,答道:“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太宗道:“那袈裟有何好处,就值许多?”菩萨道:
这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蚕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处,有万神朝礼;凡举动,有七佛随身。这袈裟是冰蚕造练抽丝,巧匠翻腾为线。仙娥织就,神女机成。方方簇幅绣花缝,片片相帮堆锦饾。玲珑散碎斗妆花,色亮飘光喷宝艳。穿上满身红雾绕,脱来一段彩云飞。三天门外透玄光,五岳山前生宝气。重重嵌就西番莲,灼灼悬珠星斗象。四角上有夜明珠,攒顶间一颗祖母绿。虽无全照原本体,也有生光八宝攒。这袈裟,闲时折迭,遇圣才穿。闲时折迭,千层包裹透虹霓。遇圣才穿,惊动诸天神鬼怕。上边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尘珠、定风珠。又有那红玛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与日争红。条条仙气盈空,朵朵祥光捧圣。条条仙气盈空,照彻了天关;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照山川,惊虎豹;影海岛,动鱼龙。沿边两道销金锁,叩领连环白玉琮。
诗曰:三宝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尽评论。明心解养人天法,见性能传智慧灯。
护体庄严金世界,身心清净玉壶冰。自从佛制袈裟后,万劫谁能敢断僧?
唐王在那宝殿上闻言,十分欢喜,又问:“那和尚,九环杖有甚好处?”菩萨道:我这锡杖,是那——
铜镶铁造九连环,九节仙藤永驻颜。入手厌看青骨瘦,下山轻带白云还。
摩呵五祖游天阙,罗卜寻娘破地关。不染红尘些子秽,喜伴神僧上玉山。
唐王闻言,即命展开袈裟,从头细看,果然是件好物,道:“大法长老,实不瞒你,朕今大开善教,广种福田,见在那化生寺聚集多僧,敷演经法。内中有一个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受用。你端的要价几何?”菩萨闻言,与木叉合掌皈依,道声佛号,躬身上启道:“既有德行,贫僧情愿送他,决不要钱。”说罢,抽身便走。唐王急着萧禹扯住,欠身立于殿上,问曰:“你原说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你见朕要买,就不要钱,敢是说朕心倚恃君位,强要你的物件?更无此理。朕照你原价奉偿,却不可推避。”菩萨起手道:“贫僧有愿在前,原说果有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不要钱,愿送与他。今见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门,况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扬大法,理当奉上,决不要钱。贫僧愿留下此物告回。”唐王见他这等勤恳甚喜,随命光禄寺大排素宴酬谢。菩萨又坚辞不受,畅然而去,依旧望都土地庙中隐避不题。
却说太宗设午朝,着魏征赍旨,宣玄奘入朝。那法师正聚众登坛,讽经诵偈,一闻有旨,随下坛整衣,与魏征同往见驾。太宗道:“求证善事,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早间萧星迎着二僧,愿送锦蝠异宝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条。今特召法师领去受用。”玄奘叩头谢恩。太宗道:“法师如不弃,可穿上与朕看看。”长老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君臣个个欣然。诚为如来佛子,你看他——
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辉光艳艳满乾坤,结彩纷纷凝宇宙。
朗朗明珠上下排,层层金线穿前后。兜罗四面锦沿边,万样稀奇铺绮绣。
八宝妆花缚钮丝,金环束领攀绒扣。佛天大小列高低,星象尊卑分左右。
玄奘法师大有缘,现前此物堪承受。浑如极乐活罗汉,赛过西方真觉秀。
锡杖叮噹斗九环,毗卢帽映多丰厚。诚为佛子不虚传,胜似菩提无诈谬。
当时文武阶前喝采,太宗喜之不胜,即着法师穿了袈裟,持了宝杖,又赐两队仪从,着多官送出朝门,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里去,就如中状元夸官的一般。这位玄奘再拜谢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你看那长安城里,行商坐贾、公子王孙、墨客文人、大男小女,无不争看夸奖。俱道:“好个法师,真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玄奘直至寺里,僧人下榻来迎。一见他披此袈裟,执此锡杖,都道是地藏王来了,各各归依,侍于左右。玄奘上殿,炷香礼佛,又对众感述圣恩已毕,各归禅座。又不觉红轮西坠,正是那——
日落烟迷草树,帝都钟鼓初鸣。叮叮三响断人行,前后街前寂静。
上刹辉煌灯火,孤村冷落无声。禅僧入定理残经,正好炼魔养性。
光阴拈指,却当七日正会,玄奘又具表,请唐王拈香。此时善声遍满天下。太宗即排驾,率文武多官、后妃国戚,早赴寺里。那一城人,无论大小尊卑,俱诣寺听讲。当有菩萨与木叉道:“今日是水陆正会,以一七继七七,可矣了。我和你杂在众人丛中,一则看他那会何如,二则看金蝉子可有福穿我的宝贝,三则也听他讲的是那一门经法。”两人随投寺里。正是有缘得遇旧相识,般若还归本道场。入到寺里观看,真个是天朝大国,果胜裟婆,赛过祗园舍卫,也不亚上刹招提。那一派仙音响亮,佛号喧哗。这菩萨直至多宝台边,果然是明智金蝉之相。诗曰:
万象澄明绝点埃,大典玄奘坐高台。超生孤魂暗中到,听法高流市上来。
施物应机心路远,出生随意藏门开。对看讲出无量法,老幼人人放喜怀。
又诗曰:
因游法界讲堂中,逢见相知不俗同。尽说目前千万事,又谈尘劫许多功。
法云容曳舒群岳,教网张罗满太空。检点人生归善念,纷纷天雨落花红。
那法师在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篆》,又宣一会《劝修功卷》。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玄奘闻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台来,对菩萨起手道:“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见前的盖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菩萨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正讲处,有那司香巡堂官急奏唐王道:“法师正讲谈妙法,被两个疥癞游僧,扯下来乱说胡话。”王令擒来,只见许多人将二僧推拥进后法堂。见了太宗,那僧人手也不起,拜也不拜,仰面道:“陛下问我何事?”唐王却认得他,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菩萨道:“正是。”太宗道:“你既来此处听讲,只该吃些斋便了,为何与我法师乱讲,扰乱经堂,误我佛事?”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道:“你可记得么?”菩萨道:“我记得。”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那菩萨带了木叉,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现出救苦原身,托了净瓶杨柳。左边是木叉惠岸,执着棍,抖擞精神。喜的个唐王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道:“好菩萨,好菩萨!”有词为证,但见那——
瑞霭散缤纷,祥光护法身。九霄华汉里,现出女真人。那菩萨,头上戴一顶金叶纽,翠花铺,放金光,生锐气的垂珠缨络。身上穿一领淡淡色,浅浅妆,盘金龙,飞彩凤的结素蓝袍。胸前挂一面对月明,舞清风,杂宝珠,攒翠玉的砌香环珮;腰间系一条冰蚕丝,织金边,登彩云,促瑶海的锦绣绒裙。面前又领一个飞东洋,游普世,感恩行孝,黄毛红嘴白鹦哥。手内托着一个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洒青霄,撒大恶,扫开残雾垂杨柳。玉环穿绣扣,金莲足下深。三天许出入,这才是救苦救难观世音。
喜的个唐太宗,忘了江山;爱的那文武官,失却朝礼。盖众多人,都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太宗即传旨:教巧手丹青,描下菩萨真象。旨意一声,选出个图神写圣远见高明的吴道子,此人即后图功臣于凌烟阁者。当时展开妙笔,图写真形。那菩萨祥云渐远,霎时间不见了金光。只见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张简帖,上有几句颂子,写得明白。颂曰: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
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太宗见了颂子,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众官无不遵依。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问不了,旁边闪过法师,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唐王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玄奘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随在佛前拈香,以此为誓。唐王甚喜,即命回銮,待选良利日辰,发牒出行,遂此驾回各散。
玄奘亦回洪福寺里。那本寺多僧与几个徒弟,早闻取经之事,都来相见,因问:“发誓愿上西天,实否?”玄奘道:“是实。”他徒弟道:“师父呵,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玄奘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又道:“徒弟们,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不然,断不回矣。”众徒将此言切切而记。
次早,太宗设朝,聚集文武,写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有钦天监奏曰:“今日是人专吉星,堪宜出行远路。”唐王大喜。又见黄门官奏道:“御弟法师朝门外候旨。”随即宣上宝殿道:“御弟,今日是出行吉日。这是通关文牒。朕又有一个紫金钵盂,送你途中化斋而用。再选两个长行的从者,又银絺的马一匹,送为远行脚力。你可就此行程。”玄奘大喜,即便谢了恩,领了物事,更无留滞之意。唐王排驾,与多官同送至关外,只见那洪福寺僧与诸徒将玄奘的冬夏衣服,俱送在关外相等。唐王见了,先教收拾行囊马匹,然后着官人执壶酌酒。太宗举爵,又问曰:“御弟雅号甚称?”玄奘道:“贫僧出家人,未敢称号。”太宗道:“当时菩萨说,西天有经三藏。御弟可指经取号,号作三藏何如?”玄奘又谢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三藏不敢不受。接了酒,方待要饮,只见太宗低头,将御指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三藏不解其意,太宗笑道:“御弟呵,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三藏道:“只在三年,径回上国。”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复谢恩饮尽,辞谢出关而去。唐王驾回。毕竟不知此去何如,且听下回分解。
网友关注
- 第二章 会见芒奇金人
- 三根绿枝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第八章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第十七章 张乐于张徐传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国家
- 第十三章 钟繇华歆王朗传
- 第五章 救出了铁皮人
- 第三章 武帝纪第三
- 海姑娘和她儿子的故事
- 钱商和匪徒的故事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第六章 董二袁刘传第六
- 朱特和两个哥哥的故事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女王祖白绿和糖饭桌子的故事
- 乌木马的故事
- 第七章 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传
- 麦穗的故事
- 第八章 送命的罂粟花田
- 第十七章 轻气球怎样飞走的
- 第四章 三少帝纪第四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第四章 穿过森林去的路
- 第二十四章 韩崔高孙王传
- 上帝的食物
- 阿卜杜拉法兹里和两个哥哥的故事
- 第十一章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 终身不笑者的故事
- 第十九章 会捉人的树
- 第二十一章 王卫二刘傅传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刘蒋刘传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娅图芙丝之梦的故事
- 航海家辛巴达的故事
- 洗染匠和理发师的故事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 第十九章 任城陈萧王传
- 第二三章 甘林达满足了多萝茜的愿望
- 第十二章 找寻恶女巫
- 睡着的国王的故事
- 第十六章 任苏杜郑仓传
- 渔翁、魔鬼和四色鱼的故事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 渔夫和雄人鱼的故事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陈徐卫卢传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十四章 飞猴
- 第二一章 狮子成为兽国之王
- 第六章 一只胆小的狮子
- 驼背的故事
- 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
- 巴士拉银匠哈桑的故事
- 第二十章 美丽的瓷器城
- 国王山努亚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二章 武帝纪第二
- 麦仑·沙迈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十三章 救助
- 老汉伦克朗
- 第五章 后妃传第五
- 补鞋匠迈尔鲁夫的故事
- 第十章 守卫城门的人
- 第七章 惊险的旅程
- 圣母的小酒杯
- 撒谎者贝浩图的故事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第十五章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
- 坟
- 哈·曼丁的故事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来
- 第一章 旋风来了
- 第十六章 大骗子的魔术
- 蠢汉、驴子与骗子的故事
- 第十章 荀彧攸贾诩传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杨杜赵裴传
- 第九章 后诸夏侯曹传
- 第一章 武帝纪第一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
- 懒汉克辽尼和铜城的故事
精品推荐
- 五指山市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35/23℃
- 拜城县05月30日天气: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5/9℃
- 昌吉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东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4/11℃
- 民和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中雨,风向:东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7/13℃
- 琼中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35/23℃
- 曲麻莱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西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18/0℃
- 卓尼县05月30日天气:阵雨转中雨,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21/9℃
- 阿勒泰区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17/6℃
- 甘德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多云,风向: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18/2℃
- 迭部县05月30日天气:阵雨转小雨,风向:东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4/10℃
分类导航
《西游记》在线阅读全部章节
-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诗曰:
-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 附录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
-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
-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兜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
-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 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
-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
-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 第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
- 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象伏妖王
- 第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
-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 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 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
- 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 第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 第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 第六十四回 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
- 第七十四回 长庚传报魔头狠 行者施为变化能
- 第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 法王成正体天然
-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 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王还归大道真
-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
- 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归性 木母同降怪体真
-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
- 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
-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 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 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 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 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
-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
- 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
- 第八十九回 黄狮精虚设钉钯宴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 第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
- 目录
-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
- 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乐御花园 一怪空怀情欲喜
- 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阴归正会灵元
- 第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贵
-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护遭魔蛰 圣显幽魂救本原
-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