樯木·义忠亲王·秦可卿(3)
多亏你提示了《居易录》中幸存的胤礽之对联,月与霞,在《红楼》中均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地位,这也是一大发现。因此刻笔倦了,留待下次再叙。特表欣佩之意,并祝笔健!
周汝昌拜启
壬午七月初二日入秋之第三日也
【注】
“东安郡王穆莳”当即指皇太子胤礽。“莳”有“立也”一义,又有更(改)种(栽)一义,即移植义。此正合既立又遭废黜的史实。又,太子自古例称,“东宫”,此殆即“东安郡王”的隐意更显者:老皇御匾是“赤金”字,而对联特叙是“錾银”字,又正是皇帝与太子的“级别”标志。“穆”是美词、敬称,如《诗经》“穆穆文王”是例,有和厚欣悦等义。
至于神武将军“冯”家,则喻指富察氏马齐、马武家是康、雍、乾三朝富贵极品之家,故时谚曰“二马吃尽天下草”,冯即“二马”隐词。胤礽是索额图的侄女孝成太后所生,索、马皆任内务府总管大臣,又都与争位“拥立”的皇子政权斗争,是关键性人物,均曾使康熙震怒而欲置之死地;他们二家与曹家的命运关系至深至切,“冯紫英”是马齐家子弟之佼佼者也。凡此,需专文另叙,今不多涉。
【附】刘心武2002年9月16日信
汝昌前辈:
大札早悉,《铁网山·东安郡王·神武将军》大文也已拜读,因家中事冗,迟至今日方复,心甚不安,恳乞谅鉴!
王士祯《居易录》原书未访到。我所据为转引。转引自以下二书:
一、《康熙朝储位斗争记实》美国吴秀良著,张震久、吴伯娅译该书1979年在美国出版,译本1988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一版,该译本34页有下列一段文字:……康熙还自豪地提及胤礽的少年有为,他说:“其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之处。”太子在十几岁时(约1684年)写过两行难得的对联,足以证明他无愧于父亲的称赞。然后引出对联:“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对联后有注解号,脚注是:王士祯《居易录》卷31。
二、《清朝皇位继承制度》杨珍著,2001年11月学苑出版社第一版该书193页有下列一段文字:康熙帝对于允禧与一般汉臣的交往,也持鼓励态度,如一次南巡中,康熙帝赐给致仕内阁大学士徐嘉炎御书、对联及唐诗后,皇太子允禧“赐嘉炎睿书博雅堂大字,又一联云:‘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并赐睿诗一首。”页下脚注是:王士祯:《居易录》卷31,第1—2页。
“楼中……江上……”一联,确实与《红楼梦》中“座上……堂前……”一联太相仿了!何况当年胤礽确实以此给人题写过,估计不止是给徐嘉炎一处。
我有中华书局印的王士祯《池北偶谈》,另知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过他的《香祖笔记》,《居易录》和《居易续录》不知出过铅排本否?杨珍书后所附参考书目,《香祖笔记》标明铅排本,《居易录》却注明是康熙刻本。倘《居易录》没有影印本和铅排本,则访求不易。《居易录》、《居易续录》应尽快访到,以便细阅,也许还会有意外收获。我当努力。
上述二书,美国吴博士的似水平一般。但杨珍女士的两本书(另一本是《康熙皇帝一家》)则相当有参考价值,她通满文,能直接阅读满文档案,见解不俗,书中引用资料较丰,附表中有清朝历朝皇子简表,及康熙帝诸女表,很有用。
先就对联一事汇报如上。
颂
秋祺!
晚辈刘心武拜
2002年9月16日
【附】周汝昌先生壬午中秋后二日信
心武学友:
昨(22)接16日来书,喜知所示出处情况。此二书我毫无所闻,只因目不能读,故多年来不看“新书广告”也不买书(买了蜗室已无处可放……)其孤陋之状可笑之境若被“名流”得知一定大牙笑掉也!此二书即皆专题专著,而且他们又有条件博搜史料,料想此联之外也不见其它记载了(指胤礽之文字)。旧年我曾烦人到郑家庄去“考古”(胤礽所邑,而今恐无遗迹矣)。其师傅熊赐履文集应重读(昔时不能注意及此),可惜我已不能而你也不易为此而跑图书馆,徒叹奈何(熊即为曹玺作挽诗的大学士,十分重要,康熙命曹寅看顾他的晚境……见《新证》所引)!这段“公案”是破译红楼的钥匙,盼你能坚持深入不断研究。
兄“枉凝眉”文本想也写写,又虑人家说我二人“对口相声”是“编”好了的,故暂按笔不动,以俟良机。附及。
因老伴突然病逝,心情不好,此信草草望谅。
秋日笔健
盲者周汝昌拜上
壬午中秋后
(另纸) 手文心武亦痴人
绿叶红楼境自新
每见佳篇吾意来
共启尺素托游鳞
临缄口占
解味草
壬午中秋后二日
周汝昌拜启
壬午七月初二日入秋之第三日也
【注】
“东安郡王穆莳”当即指皇太子胤礽。“莳”有“立也”一义,又有更(改)种(栽)一义,即移植义。此正合既立又遭废黜的史实。又,太子自古例称,“东宫”,此殆即“东安郡王”的隐意更显者:老皇御匾是“赤金”字,而对联特叙是“錾银”字,又正是皇帝与太子的“级别”标志。“穆”是美词、敬称,如《诗经》“穆穆文王”是例,有和厚欣悦等义。
至于神武将军“冯”家,则喻指富察氏马齐、马武家是康、雍、乾三朝富贵极品之家,故时谚曰“二马吃尽天下草”,冯即“二马”隐词。胤礽是索额图的侄女孝成太后所生,索、马皆任内务府总管大臣,又都与争位“拥立”的皇子政权斗争,是关键性人物,均曾使康熙震怒而欲置之死地;他们二家与曹家的命运关系至深至切,“冯紫英”是马齐家子弟之佼佼者也。凡此,需专文另叙,今不多涉。
【附】刘心武2002年9月16日信
汝昌前辈:
大札早悉,《铁网山·东安郡王·神武将军》大文也已拜读,因家中事冗,迟至今日方复,心甚不安,恳乞谅鉴!
王士祯《居易录》原书未访到。我所据为转引。转引自以下二书:
一、《康熙朝储位斗争记实》美国吴秀良著,张震久、吴伯娅译该书1979年在美国出版,译本1988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一版,该译本34页有下列一段文字:……康熙还自豪地提及胤礽的少年有为,他说:“其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之处。”太子在十几岁时(约1684年)写过两行难得的对联,足以证明他无愧于父亲的称赞。然后引出对联:“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对联后有注解号,脚注是:王士祯《居易录》卷31。
二、《清朝皇位继承制度》杨珍著,2001年11月学苑出版社第一版该书193页有下列一段文字:康熙帝对于允禧与一般汉臣的交往,也持鼓励态度,如一次南巡中,康熙帝赐给致仕内阁大学士徐嘉炎御书、对联及唐诗后,皇太子允禧“赐嘉炎睿书博雅堂大字,又一联云:‘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并赐睿诗一首。”页下脚注是:王士祯:《居易录》卷31,第1—2页。
“楼中……江上……”一联,确实与《红楼梦》中“座上……堂前……”一联太相仿了!何况当年胤礽确实以此给人题写过,估计不止是给徐嘉炎一处。
我有中华书局印的王士祯《池北偶谈》,另知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过他的《香祖笔记》,《居易录》和《居易续录》不知出过铅排本否?杨珍书后所附参考书目,《香祖笔记》标明铅排本,《居易录》却注明是康熙刻本。倘《居易录》没有影印本和铅排本,则访求不易。《居易录》、《居易续录》应尽快访到,以便细阅,也许还会有意外收获。我当努力。
上述二书,美国吴博士的似水平一般。但杨珍女士的两本书(另一本是《康熙皇帝一家》)则相当有参考价值,她通满文,能直接阅读满文档案,见解不俗,书中引用资料较丰,附表中有清朝历朝皇子简表,及康熙帝诸女表,很有用。
先就对联一事汇报如上。
颂
秋祺!
晚辈刘心武拜
2002年9月16日
【附】周汝昌先生壬午中秋后二日信
心武学友:
昨(22)接16日来书,喜知所示出处情况。此二书我毫无所闻,只因目不能读,故多年来不看“新书广告”也不买书(买了蜗室已无处可放……)其孤陋之状可笑之境若被“名流”得知一定大牙笑掉也!此二书即皆专题专著,而且他们又有条件博搜史料,料想此联之外也不见其它记载了(指胤礽之文字)。旧年我曾烦人到郑家庄去“考古”(胤礽所邑,而今恐无遗迹矣)。其师傅熊赐履文集应重读(昔时不能注意及此),可惜我已不能而你也不易为此而跑图书馆,徒叹奈何(熊即为曹玺作挽诗的大学士,十分重要,康熙命曹寅看顾他的晚境……见《新证》所引)!这段“公案”是破译红楼的钥匙,盼你能坚持深入不断研究。
兄“枉凝眉”文本想也写写,又虑人家说我二人“对口相声”是“编”好了的,故暂按笔不动,以俟良机。附及。
因老伴突然病逝,心情不好,此信草草望谅。
秋日笔健
盲者周汝昌拜上
壬午中秋后
(另纸) 手文心武亦痴人
绿叶红楼境自新
每见佳篇吾意来
共启尺素托游鳞
临缄口占
解味草
壬午中秋后二日
上一篇:关于“月喻太子”的通信(2)
下一篇:红楼探秘(5)
网友关注
- 第十章 守卫城门的人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第四章 三少帝纪第四
- 第八章 送命的罂粟花田
- 海姑娘和她儿子的故事
- 第八章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娅图芙丝之梦的故事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陈徐卫卢传
- 航海家辛巴达的故事
- 第七章 惊险的旅程
- 麦仑·沙迈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哈·曼丁的故事
- 圣母的小酒杯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朱特和两个哥哥的故事
- 撒谎者贝浩图的故事
- 老汉伦克朗
- 第一章 武帝纪第一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 第六章 一只胆小的狮子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
- 第十一章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 麦穗的故事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来
- 第二十章 美丽的瓷器城
- 驼背的故事
- 第十九章 任城陈萧王传
- 懒汉克辽尼和铜城的故事
- 渔夫和雄人鱼的故事
- 女王祖白绿和糖饭桌子的故事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二十一章 王卫二刘傅传
- 第十二章 找寻恶女巫
- 第五章 后妃传第五
- 第十五章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传
- 乌木马的故事
- 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
- 三根绿枝
- 国王山努亚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上帝的食物
- 第十六章 大骗子的魔术
- 第十三章 救助
- 第一章 旋风来了
- 第九章 后诸夏侯曹传
- 第十七章 张乐于张徐传
- 终身不笑者的故事
- 渔翁、魔鬼和四色鱼的故事
- 第十三章 钟繇华歆王朗传
- 坟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刘蒋刘传
- 钱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七章 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
- 补鞋匠迈尔鲁夫的故事
- 阿卜杜拉法兹里和两个哥哥的故事
- 第十九章 会捉人的树
- 第六章 董二袁刘传第六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第十七章 轻气球怎样飞走的
- 第二三章 甘林达满足了多萝茜的愿望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国家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第十六章 任苏杜郑仓传
- 第二十四章 韩崔高孙王传
- 第五章 救出了铁皮人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第二章 武帝纪第二
- 蠢汉、驴子与骗子的故事
- 第二章 会见芒奇金人
- 第三章 武帝纪第三
- 第四章 穿过森林去的路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
- 第二一章 狮子成为兽国之王
- 洗染匠和理发师的故事
- 睡着的国王的故事
- 第十章 荀彧攸贾诩传
- 第十四章 飞猴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杨杜赵裴传
- 巴士拉银匠哈桑的故事
精品推荐
- 伊犁05月30日天气: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6/12℃
- 正宁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23/15℃
- 玛曲县05月30日天气:阵雨转小雨,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16/8℃
- 于田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6/13℃
- 水磨沟区05月30日天气:晴转多云,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0/10℃
- 昌江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33/25℃
- 郎溪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雷阵雨,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27/21℃
- 五家渠市05月30日天气:晴转多云,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0/10℃
- 青河县05月30日天气:阴转小雨,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15/6℃
- 曲麻莱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西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18/0℃
分类导航
红楼望月(刘心武)全部章节
- 将“秦学”研究不断推进(自序)
- 精华欲掩料应难(1)
- 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而作(1)
- 红楼探秘(6)
- 精华欲掩料应难(2)
- 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而作(2)
- 再论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1)
- 精华欲掩料应难(3)
- 帐殿夜警(1)
- 再论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2)
- 月色凄迷(1)
- 帐殿夜警(2)
- 再论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3)
- 月色凄迷(2)
- 帐殿夜警(3)
- “秦学”探佚的四个层次(1)
- 红楼探秘(1)
- 帐殿夜警(4)
- “秦学”探佚的四个层次(2)
- 红楼探秘(2)
- 帐殿夜警(5)
- 樯木·义忠亲王·秦可卿(1)
- 红楼探秘(3)
- 关于“月喻太子”的通信(1)
- 樯木·义忠亲王·秦可卿(2)
- 红楼探秘(4)
- 关于“月喻太子”的通信(2)
- 红楼探秘(5)
- 张友士到底有什么事?
- “友士”药方藏深意
- 牙牌令中藏玄机(2)
- 芦雪庵联诗是雪芹自传(2)
- 可人曲
- 牙牌令中藏玄机(3)
- 李纨身上的“马氏影”(1)
- 园中秋景令
- 牙牌令中藏玄机(4)
- 李纨身上的“马氏影”(2)
- 《广陵怀古》与秦可卿
- 北静王的原型(1)
- 太虚幻境四仙姑(1)
- 贾珍何罪?
- 北静王的原型(2)
- 太虚幻境四仙姑(2)
- 元春为什么见不得“玉”字?(1)
- 老太妃之谜
- “枉凝眉”曲究竟说的谁?(1)
- 元春为什么见不得“玉”字?(2)
- 茜雪被撵之谜(1)
- “枉凝眉”曲究竟说的谁?(2)
- “三春”何解?(1)
- 茜雪被撵之谜(2)
- “三十”与“明月”(1)
- “三春”何解?(2)
- 梦中夺锦系何兆?
- “三十”与“明月”(2)
- 牙牌令中藏玄机(1)
- 芦雪庵联诗是雪芹自传(1)
- 妙玉讨人嫌
- 妙玉之谜(1)
- 贾琏王熙凤的夫妻生活(1)
- 食“红”不已
- 妙玉之谜(2)
- 贾琏王熙凤的夫妻生活(2)
- 伦敦弘红记
- 再探妙玉之谜(1)
- 贾珍尤氏的夫妻生活
- 再探妙玉之谜(2)
- 有谁曳杖过烟林(1)
- 黑眉乌嘴话贾琮(1)
- 有谁曳杖过烟林(2)
- 雅趣相与析
- 黑眉乌嘴话贾琮(2)
- 薛宝钗的绣春囊?
- 讲述《红楼梦》的真故事(1)
- 腊油冻佛手·羊角灯
- 讲述《红楼梦》的真故事(2)
- 薛宝琴为何落榜?(1)
- 龟大何首乌?
- 扫荡烟尘见真貌
- 薛宝琴为何落榜?(2)
- 《红楼梦》里的歇后语
- 满弓射鹄志锐坚
- 贾母天平哪边倾?
- 春梦随云散
- “金兰”何指?
- 隔岸花分一脉香(1)
- 远“水”近“红”
- 隔岸花分一脉香(2)
- 《红楼梦》烟画(1)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2)
- 《红楼梦》烟画(2)
- 秦可卿之死(1)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3)
- 正本清源第一遭
- 秦可卿之死(2)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4)
- 关于我的“秦学”研究(1)
- 秦可卿之死(3)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5)
- 关于我的“秦学”研究(2)
- 秦可卿之死(4)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6)
- 网上论“红”(1)
- 秦可卿之死(5)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7)
- 网上论“红”(2)
- 秦可卿之死(6)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8)
- 网上论“红”(3)
- 秦可卿之死(7)
- 霜前月下谁家种(1)
- 网上论“红”(4)
- 秦可卿之死(8)
- 霜前月下谁家种(2)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1)
- 秦可卿之死(9)
- 霜前月下谁家种(3)
- 秦可卿之死(10)
- 秦可卿之死(11)
- 贾元春之死(9)
- 秦可卿之死(后记)
- 妙玉之死(6)
- 贾元春之死(10)
- 贾元春之死(1)
- 妙玉之死(7)
- 贾元春之死(11)
- 贾元春之死(2)
- 妙玉之死(8)
- 贾元春之死(12)
- 贾元春之死(3)
- 妙玉之死(9)
- 贾元春之死(后记)
- 贾元春之死(4)
- 妙玉之死(10)
- 妙玉之死(1)
- 贾元春之死(5)
- 妙玉之死(11)
- 妙玉之死(2)
- 贾元春之死(6)
- 妙玉之死(12)
- 妙玉之死(3)
- 妙玉之死(13)
- 贾元春之死(7)
- 妙玉之死(4)
- 贾元春之死(8)
- 妙玉之死(14)
- 妙玉之死(5)
- 妙玉之死(15)
- 妙玉之死(后记)(1)
- 妙玉之死(后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