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字义
◎ 巴 bā
〈名〉
(1)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2)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big snake]
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说文》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
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
(3) 因加热、干燥或粘结而成的东西 [crust]。如:盐巴;泥巴;锅巴
(4) 古族名;古代国名,辖境在今四川省东部 [Ba]
西南有巴国。——《山海经·海内经》。注:“今三巴是。”
巴人以比翼鸟。——《周书·王会》
秦西有巴戎。——《荀子·彊国》。注:“巴在西南,戎在西,皆隶属。”
(5) 古时这里出产巴蛇,因此周朝分封在该地区的诸侯国叫“巴子国”。秦惠文王灭巴后,改置巴、蜀、汉中三郡
(6) 压强的单位,等于10 5 帕,或10 5 牛顿/米 2 ,或10 6 达因/厘米 2 (0.986923标准大气压) [bar]
词性变化
◎ 巴 bā
〈动〉
(1) 盼,期待着愿望的实现 [wait anxiously]
暗潮巴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杨万里《过沙头》
(2) 又如:巴得(盼望)
(3) 紧紧贴在 [cling to]。如:爬山虎巴在墙上
(4) 粘结在…上 [stick to]。如:粥巴锅了
(5) 靠近;贴近 [be close to]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怎生是好?——元· 王晔《桃花女》
我只道是谁,巴着窗户眼儿一瞧,原来宝妹妹坐在炕沿上。——《红楼梦》
(6) 爬,攀登 [climb]。如:巴山虎(爬山虎);巴山越(度)岭(爬山越岭)
(7) 助词。用作后缀。如:尾巴;干巴
常用词组
◎ 巴巴结结 bābā-jiējiē
(1) [barely enough] [口]∶勉强应付;劳劳碌碌,处境艰难
(二万万女同胞)泪珠是常常的滴着,生活是巴巴结结的做着: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清· 秋瑾《敬告姊妹们》
他的文化不高,一般书报巴巴结结能看懂
(2) [curry favor with;fawn on;make up to]∶主动接近,奉承讨好别人
◎ 巴比伦 Bābǐlún
[Babylon] 指公元前二千多年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建立的古代巴比伦王国。它的首都叫巴比伦,在现在伊拉克巴格达之南,公元前二千年到一千年间是亚洲西部著名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 巴不得 bābude
(1) [be avid] [口]∶急切地盼望
她急切地望着他,巴不得看到有什么吃惊或不赞成的表示
(2) 又叫“巴不能够”
车子开得已经够快了,我还巴不得一下子就飞到马可沟才好。——《夜明星》
◎ 巴斗 bādǒu
[round-bottomed wicker basket] 用柳条编织的圆斗
◎ 巴尔扎克 Bā’ěrzhākè
[Honoré de Balzac] (1799—1850) 法国著名作家。他创作的主要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其中包括著名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等。《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贵族阶级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上升,深刻地揭露了金钱统治所造成的种种罪恶
◎ 巴结 bājie
(1) [curry favor with;fawn on]∶奉承讨好
决意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诱哄她。—— 法·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2) [make great efforts;try hard]∶努力;勤奋
一心只巴结做生意
◎ 巴山 Bāshān
(1) [Bashan mountain] 大巴山
巴山夜雨涨秋池
(2) 这里的“巴山”泛指巴蜀一带
◎ 巴斯德 Bāsīdé
[Louis Pausteur] (1822—1895)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 巴士 bāshì
[bus] 〈方〉∶英语“公共汽车”的音译
◎ 巴头探脑 bātóu-tànnǎo
[pop one's head and pry] 伸着头窥探
◎ 巴望 bāwàng
[look forward to] 〈方〉∶盼望;希望
巴望你能来
◎ 巴掌 bāzhang
(1) [palm]∶人手的手指基部与腕部之间稍凹的部分
(2) [slap]∶张开手掌迅速厉害的一击
他挨了一巴掌
◎ 巴子 bāzi
(1) [woman's genitals]∶女阴——南方方言
(2) [male genitals]∶男阴——北方方言,多用于儿童口语
【zdic.net 漢 典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