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又到麦浪翻滚时》,完成小题。
又到麦浪翻滚时
周霞
蜗居小城,终日上班下班,做饭吃饭,庸庸常常,忙忙碌碌。傍晚,出去散步,信步走远了些。不知不觉就远离了车马人喧,走上了一条土路。走着走着,田野里就有一阵阵植物的气息飘荡过来,那是【甲】麦子的味道,暮色里,一片金黄的暖色吸引了我,只不过是一小片麦地,却在一瞬间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老家那翻滚着的无边麦浪里。
我的老家在鲁西北平原,每到这个时节,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煞是壮观,乡亲们的脸上也荡漾起富足的笑意。然而,我小时候,抢收麦子却是很辛苦的活儿,早了不好,晚了麦粒就容易掉进地里,那时收割没有机械化,完全要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再一捆捆系紧,运回场院,再翻晒碾压,或用脱粒机脱出麦粒,再晒干贮藏。不管天多热,不管人多累,都要马不停蹄地劳作,就担心会遇到雷雨天气。
小时候,麦子成熟前,我们总爱搓麦粒吃,我会先找几颗大麦粒,揉碎在手心,两手相对,搓来搓去,于是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味道就从手心里慢慢弥散开来,搓好了,就张开两手,轻轻一吹,那些皮儿就四散开去,往嘴里一捂,清爽的麦香就从舌尖传递到全身,于是,满心就都是【乙】麦子的味道。等麦收结束了,我们小孩子们就挎上小篮子,到麦地里拾麦穗,拾得多了,父亲会夸我,母亲会把麦穗晒起来,搓成粒,然后用麦子换挂面,母亲做的挂面汤,只是滴几滴香油,倒点香醋,就很好喝。
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我们全家收割麦子,虽然天色暗了些,也有露水,但不用受曝晒之苦,那时的我还不懂稼穑的辛苦,休息时,还有闲情望望皓月,和家人不停地说笑着,觉得是一种乐事。割麦子,要是谁落下了太远,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这样,有人帮忙,割得慢的人也就有了信心。等到都割完长长的一垄,全家人再齐头并进,累了,就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再埋头继续干。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袖衣裳,不然,尖尖的麦芒会扎得生疼,脚上穿着母亲在灯下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倒是不再怕麦茬刺破脚。
麦收时节是一年里很累人的时候,又没有工夫去集市买东西,父母总是提前把鸡蛋腌制好,偶尔也会储存上春天里的香椿芽,当疲惫地回到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天热,面条煮好后,要放进刚挑来的井水里浸泡一下,再捞出,这样吃起来才过瘾。这个时节的菜,只有黄瓜、西红柿和菜豆,反正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吃饱了,好好睡个午觉,再切开一个大西瓜,美美地吃一顿,舒坦极了,太阳稍稍收威,就又起身下地了,麦收不等人呢。
麦收时节,大人们总是让自家的娃们去帮老师割麦子,于是,我和伙伴们就组织起来,在麦田里穿梭,师生你追我赶,割得快的同学会善意地取笑一下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不到半天时间,几亩地就割完了,今年春节,和儿时的伙伴通电话,说起当年每到开镰时麦地里弥漫着的【丙】麦子的味道 , 觉得是那样美好,是呀,那时真好,那时的麦子好,那时的空气好,那时的师生关系也和谐自然。偶尔的田间劳作,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那时的感情是那么淳朴,那么温馨,亲切而悠远,令我至今难忘。于是,我拨通了老家的电话,想从乡音里捕捉【丁】麦子的味道。
(有删改)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早年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这些情景包括:“我”搓麦粒、①______、和家人一起割麦子、②______、③______。
(2)“麦子的味道”在文中出现了4次,其中,有的指麦子本身的味道,有的指麦子味道中蕴含的作者情感。请结合内容作出判断。(只填序号)
指麦子本身味道的是:①______
指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②______
(3)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请你以第④段或第⑤段为例。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不超过140字)
(1)“我”拾麦穗;与家人一起吃午饭和歇晌;和伙伴们帮老师割麦子
(2)【甲】【丙】;【乙】【丁】
(3)
示例1:文章第④段描写了一家人一起割麦子的场景,蕴含着淳朴、温馨的情感。休息时和家人“不停地说笑”写出一家人的亲密和睦,“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写出家人间的相互关心,脚下的“千层底”写出母亲的体贴关爱。描写朴实真切,没有刻意的渲染,和谐、真挚、幸福的情感却尽在其中。
示例2:文章第⑤段记述一家人做饭、吃饭、午歇的情景,语言朴实、自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用直白、写实的语言,将寻常的生活场景写得热闹而温馨;“美美地”“舒坦极了”等生活化口语的使用,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满足。朴实、自然的语言,令人感受到其乐融融的亲情。
(1)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题干提示文章可分为五层。根据已给提示,第③段前半层写了搓麦粒,第④段写了割麦子,由此可知空①对应的是第③段后半层,写的是拾麦穗。空②对应的是第⑤段,空③对应的是第⑥段。关注已知提示“我”“和家人”的暗示,概括时还应加上适当的主语或写作对象。
(2)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早年在麦收时节的搓麦粒、拾麦穗、和家人一起割麦子、与家人一起吃午饭和歇晌、和伙伴们帮老师割麦子一些生活情景。文章用朴实、自然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其乐融融的亲情。文中“麦子的味道”这一短语既有表层意思,又有深层意思。所谓表层意思也就是词语所代表的事物本身的含意,深层意思就是词语中蕴含的情感。“麦子的味道”在文中一共出现了4次,从上文“田野里”“麦田里”的暗示,可知【甲】和【丙】指的是麦子本身的味道。从“满心就都是”“乡音里捕捉”可知【乙】和【丁】指的是麦子味道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3)本题考查文章语言的特点和对主旨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应摘取段落内能通过准确、朴素、简洁的语言传达纯洁、真挚、美好的情感的语句;然后分析语句的内容是怎样借助朴素、简洁的语言来表现一家人淳朴、温馨的情感,寄托对那段亲切而久远日子的怀念的。
答案:(1)示例:①“我”拾麦穗 ②与家人一起吃午饭和歇晌 ③和伙伴们帮老师割麦子(2)①【甲】【丙】②【乙】【丁】(3)示例1:文章第④段描写了一家人一起割麦子的场景,蕴含着淳朴、温馨的情感。休息时和家人“不停地说笑”写出一家人的亲密和睦,“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写出家人间的相互关心,脚下的“千层底”写出母亲的体贴关爱。描写朴实真切,没有刻意的渲染,和谐、真挚、幸福的情感却尽在其中。示例2:文章第⑤段记述一家人做饭、吃饭、午歇的情景,语言朴实、自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用直白、写实的语言,将寻常的生活场景写得热闹而温馨;“美美地”“舒坦极了”等生活化口语的使用,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满足。朴实、自然的语言,令人感受到其乐融融的亲情。
- 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小题。我看见这些情形,正...
-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谈谈你对斑羚飞渡这件事的看法。
- 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有...
- 读课文《丑小鸭》,以下不属于丑小鸭身上的突出特点是...
- 读课文《羚羊木雕》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①《羚羊木雕...
- 下列语句中对加线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但是...
- 文言文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希望在你们身上①中国古话说...
- 读《在山的那边》“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
- 简述课文《邓稼先》“‘两弹’元勋”这个小标题的表达...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槐抱柳袁省梅①你见过这样的...
- 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
- 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莎莉文老师没有直接告诉我“...
- 读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大圣是怎样变化的?小圣又...
- 一盏油灯生日这一天,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他对独立的要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 读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
- “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
- 阅读下面小说语段,完成下列各题。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
- 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部分概括地介...
- 从杨利伟的成长过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忆萧乾先生舒乙每次走进萧乾先生...
- 阅读《一杯温开水》一文,回答下列各题。一杯温开水①...
- “从头到尾没有一只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
- 读课文《秋天的怀念》,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道行马宝山于先生是小镇上的...
- (二)阅读《斑羚飞渡》的选文。①山涧上空,和那道彩...
- 下面诗句与课文题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表达的...
- 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中“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在一个很大很大的山谷边上,有座...
- 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广东省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信息卷(一)语文...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课《羚羊木...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展示华...
-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卷
- 江苏丹阳三中八年级月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吉庆初级中学八年级月月...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竹影》同...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伤仲永...
- 广东省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信息卷(三)语文...
-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赫尔墨斯...
- 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四十三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
-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私立新知双语学校八年级...
- 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短文两篇夸...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斑羚飞渡...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课王几何同...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繁星...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纸船...
- 江苏南通通州区实验中学八年级月月考语文试...
- 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八年级下学期第...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课《沁园春...
- 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
- 江苏省江阴市周庄学区八年级月月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春》...
- 江苏省淮阴区运南片教育联盟八年级月月考语...
- 文言文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记承天寺夜...
-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听了这...
-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梅花的香气不像水...
- 解释加点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 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鲁达又道:“老...
- 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这棵树巍然挺拔,...
- 阅读与赏析(一)塞上忆汶水曹元用沙碛①秋高苑马②肥...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甲】林尽水源,便得...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小石潭记从小丘...
- 阅读《小石潭记》中的选段,完成下题。从小丘西行百二...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
- 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小题。我看见这些情形,正...
-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①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
- 阅读《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完成下题。过了一会儿,都...
- 下面这个句子运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颈的轻摇,肩的微...
- 读课文《伟大的悲剧》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三)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从日记中,人们可以...
- (二)①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
- (一)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
- (二)阅读《斑羚飞渡》的选文。①山涧上空,和那道彩...
- 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莎莉文老师没有直接告诉我“...
-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①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
- 文章《小圣施威降大圣》第1段说“大圣不恋战,只情跑...
- 读完本文《小圣施威降大圣》后,文中的大圣和小圣一定...
- 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服他的办法...
- 读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大圣的每次变化,为什么小...
- 读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大圣是怎样变化的?小圣又...
- 我的母亲
-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猫》同步练习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江苏省仪征市陈集第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课《我的中国心》同步...
-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回忆鲁迅先生
- 江苏省东台市第三教育联盟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学校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
- 江苏省姜堰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月...
- 江苏省东台市第六教育联盟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济南的冬天》同...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丑小鸭》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未选择的路》同步...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邓稼先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社戏》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伟大的悲剧》同步练...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斑羚飞渡》同步练习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华南虎》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竹影》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课《羚羊木雕》同步练...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课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课再塑生命的人同步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