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几生修得到梅花》,回答小题。
几生修得到梅花
李榕桦
①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他玉洁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
④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进梅花,你会感到诗意像湖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眉,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浸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得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她若有若无,清逸幽雅,它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
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①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那幅墨梅的范本,在王冕精心经营的梅园里度过许多春夏秋冬。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杨万里、范大成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那一树。
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的好啊,“何方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选自《青海湖》2014年第2期,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林和靖:林逋(968﹣1028)。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
(1)作者在梅园赏梅时感到了诗意,梅花的哪些特点富有诗意?请结合第④段概括。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第⑤段中“有道的君子”是指那些仰慕梅花的人们,他们有着高洁的志趣,视梅花为修养的典范。
B.文章第③段连用两个“不是不想”,写出了狂风和大雪的无奈,作为梅花的知音和伴侣,它们只能选择手下留情。
C.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叙述经历、描摹梅花、抒发感情、表达意趣融为一体。
D.文章弗④段通过梅花与桃花、杏花、梨花、水仙花的对比,突出梅花与众不同的美好,也流露出作者对哪些“俗常”之花的厌恶。
E.文章引用大量诗句,既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又丰富了文章的意蕴,语言典雅,令人回味。
(4)文章第⑥段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具体分析。
(1)
梅花颜色缤纷多彩;梅花气质超凡脱俗;梅花香气清逸幽雅、婉约内敛; 梅花枝干姿态极美。
(2)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在漫天飞雪中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仰慕和赞美之情。
(3)B,D
(4)
结构上,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再次点明梅花特立独行的风骨;内容上,深化主题,将梅花的精神升华为华夏民族的心魂和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
(1)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第四段中“红”、“白”、“绿”、“黄”可以看出颜色“缤纷多彩”。“不受半点的尘埃的侵染”、“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冰肌玉骨”可以看出“脱俗”。从“清幽的芳馨环绕”、“暗香浮动”、“若有若无”可以看出“清逸优雅”、“婉约”、“内敛”。梅花“枝干姿态极美”。这些词都可以直接从文中提取。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赏析句子时,首先分析本句的修辞手法,“嫉妒的流言”、“嗡嗡的追捧”,“不畏严寒”可以看得出梅花的品质和姿态。这句话也然后分析句子写出了作者对梅花怎么样的看法。最后结合文章中心写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仰慕和赞美之情。
(3)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中的信息。B选项中两个“不是不想”的意思是为了强调梅花的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从侧面烘托了梅花的傲雪斗争的品质。D选项中“流露出作者对俗常之花的厌恶”是错误的,通读本段可以看出作者没有流露出对“俗常”之花的厌恶。
(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试。通读第六段,可以从“特立独行”几个字入手,然后再感悟两段之间的照应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的意思相对明显。内容上的作用要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再升华主旨,从“铸成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的品格和精神”这句话可以直接抄录。这道题内容角度的答案相对简单,考生可以直接摘抄,加上“深化主题”即可。
答案:(1)梅花颜色缤纷多彩;梅花气质超凡脱俗;梅花香气清逸幽雅、婉约内敛; 梅花枝干姿态极美。(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在漫天飞雪中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仰慕和赞美之情。(3)BD(4)结构上,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再次点明梅花特立独行的风骨;内容上,深化主题,将梅花的精神升华为华夏民族的心魂和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
- 读课文《羚羊木雕》,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
-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我们家的男子汉何定岚①我...
- 综合性学习。“天宫一号”卫星飞船于2011年9月2...
- 读课文《三颗枸杞豆》,文中语句符合儿童的年龄、心理...
- 读课文《安恩和奶牛》,下列对安恩老太太分析正确的是...
-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
- 两年前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吊足了观众的胃...
- 一盏油灯生日这一天,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
- 在《羚羊木雕》一课中,文中用“月亮出来了,冷冷的”...
- 本文《丑小鸭》以______为线索。在出生地,丑小...
- 读课文《丑小鸭》,选出丑小鸭遭到歧视和打击的选项(...
- 指出下面《羚羊木雕》一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蝉》的结尾处说“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
- 一朵栀子花从没留意过那个女孩子,是因为①她太过平常...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忆萧乾先生舒乙每次走进萧乾先生...
- 《本命年的回想》文中对旧年习俗信手拈来,如____...
- 《小圣施威降大圣》第2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读《在山的那边》“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
- 小树张三带着斧头在树林里走过,一棵小树拦住他,对他...
-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共两段,说明每段运用的...
- 课文《我的老师》中,“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
- 《社戏》中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请你列举三...
- 读完本文《小圣施威降大圣》后,文中的大圣和小圣一定...
- 《爸爸的花儿落了》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______...
- 文章《小圣施威降大圣》第1段说“大圣不恋战,只情跑...
- 下面诗句与课文题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表达的...
-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①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
- 读课文《丑小鸭》,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是()A...
- 读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
- 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语文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
- 江苏常熟一中八年级月段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课王几何同...
- 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学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
- 辽宁辽阳九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
-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赫尔墨斯...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课我的早年生活同步...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安恩...
- 云南省普洱市中考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柳叶儿...
-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智...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
- 海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我们家...
- 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沙井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看云...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竹影》同...
- 广东省深圳市沙井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九年级第一次模拟...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次北...
- 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从百草园到...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月迹》...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课《济南的...
- 文言文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记承天寺夜...
-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听了这...
-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梅花的香气不像水...
- 解释加点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 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鲁达又道:“老...
- 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这棵树巍然挺拔,...
- 阅读与赏析(一)塞上忆汶水曹元用沙碛①秋高苑马②肥...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甲】林尽水源,便得...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小石潭记从小丘...
- 阅读《小石潭记》中的选段,完成下题。从小丘西行百二...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
- 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小题。我看见这些情形,正...
-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①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
- 阅读《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完成下题。过了一会儿,都...
- 下面这个句子运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颈的轻摇,肩的微...
- 读课文《伟大的悲剧》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三)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从日记中,人们可以...
- (二)①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
- (一)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
- (二)阅读《斑羚飞渡》的选文。①山涧上空,和那道彩...
- 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莎莉文老师没有直接告诉我“...
-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①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
- 文章《小圣施威降大圣》第1段说“大圣不恋战,只情跑...
- 读完本文《小圣施威降大圣》后,文中的大圣和小圣一定...
- 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服他的办法...
- 读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大圣的每次变化,为什么小...
- 读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大圣是怎样变化的?小圣又...
- 我的母亲
-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猫》同步练习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江苏省仪征市陈集第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课《我的中国心》同步...
-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回忆鲁迅先生
- 江苏省东台市第三教育联盟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学校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
- 江苏省姜堰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月...
- 江苏省东台市第六教育联盟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济南的冬天》同...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丑小鸭》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未选择的路》同步...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邓稼先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社戏》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伟大的悲剧》同步练...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斑羚飞渡》同步练习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华南虎》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竹影》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课《羚羊木雕》同步练...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课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课再塑生命的人同步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