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一棵树的智慧》,回答问题。
一棵树的智慧
秦若水
①我喜欢这片黑槐林。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操场绿地里。一棵连着一棵。排着有序的队列,像出操的莘莘学子。我更喜欢把它们比做宁静的港湾,它们随着跑道成弧形排列,真的很像静谧的怀抱。早晨或者傍晚,它们沐着阳光而肃立,我就静静地站在某棵树的下面,看它的绿意葱茏,看它的枝繁叶茂,看它的子女成群。看它的舍家幸福,常常看得我满心欢喜。
②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然后,会结夹子,名日槐角,字连墩。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
③所以,我一直在等黑槐林的黑槐开花。从第一片叶子,到叶满枝头,再到浓荫铺地,我天天都去观望。有布谷路过、鹊鸟登枝。却没有看到黑槐开花。走过春,走过夏,黑槐林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如果不是因为太心伤,我相信它们是不会这样做的。它们在无声地抗议着什么。
④去年7月,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黑槐林里每一棵黑槐树都约好了似的憋满了槐米,串串篷篷。喜气洋洋。那真是个夏天的样子啊。再过些时日。就会有白色的小米粒样的花开,然后那些叫槐连墩的娃娃们便会跑出来,吹着淡淡的药香,浸润着整个林子。
⑤那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静寂的林子是鸟鹊们的天堂。清晨或者傍晚,我还是常常踱过去。享受清闲宁静。有一天,暮色四合时,我踱过去,突然发现一地残枝断叶,抬头望,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去,原来密不透风的叶盖已经稀稀疏疏、透天望月。
⑥枝折花去,满地凄凉。饱受磨难的它们抗议是应该的,就像那倔强骄傲的牡丹。
⑦三年前,有个女学生从自家牡丹园里移了一棵叫“洛阳红”的牡丹给我。欣喜之余。我忙买了一个超大号的白瓷花盆栽种。那“洛阳红”在田里已长多年,年年花开如酒,香醇香艳无比。学生送我时,它已有花蕾待放。我精心呵护。时时察看。期待它硕大的花朵开放。有个朋友对这棵“洛阳红”也垂涎得很,天天过来探望,并请求我分些给她。手起刀落,我在花盆里切了半株牡丹,连根带叶带花蕾送给了她。一个月后,朋友告诉我,那丰株牡丹花没开便好端端地死去了。我的何尝不是?我留下的半株牡丹虽然成活,但自缩花蕾,不再开花。秋来时,它早旱褪下叶子,关了家门。
⑧三年过去了,任我怎样浇水施肥,它也只是长些绿叶,不见开花。移了它的魂,切了它的骨,它变成了冷美人,不给花貌,不给笑容。它静默着抗议,用不开花的方式。
⑨所以,我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去年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
⑩又是暑假,学生离校,林子寂静。前两天清晨,我去黑槐林做瑜伽,猛抬头,看到有树头顶小小黄黄的花蕾,一锥锥,一蓬蓬。槐米!我惊呼。接下来的几天里,它们都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整个黑槐林黄绿绿地静默着。
⑪痛,谁也不会忘记。但黑槐们和牡丹不同,它们选择了继续开花,并且用开得更好更美的方式去抗议往年的不公,同是用静默抗议,牡丹贞洁,千年冷漠,誓死不理;黑槐智慧,漠视痛苦,淡泊宁静。它默默地活好在自己的季节里,尽职尽责,按时开花,活好在当下,用最自然最朴素的方式。
⑫我惊叹一棵树的智慧。
﹣﹣(选自《知识窗》2012年第8期,原文有改动)
(1)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黑槐树的经历。
时间 | ______ | 今年由春到夏 | 今年暑假 |
经历 | 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取 | ______ | ______ |
(2)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中的句子。
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
(3)“我”推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的原因有哪些?
(4)文章使用什么方法来凸显“一棵树的智慧”?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智慧”的内涵。
(1)去年七月;沉默,没有开花;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黄黄绿绿地静默着
(2)
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槐花不争艳、不媚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3)
去年黑槐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养了三年的牡丹受了伤害后,用不开花的方式抗议被移魂切骨。
(4)
对比(插叙、衬托);黑槐尽管去年受到伤害,但是它今年仍然开出更美丽的花蕾,体现它漠视痛苦、淡泊宁静、尽职尽责、坚守自己的生存智慧。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顺序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文章的写作内容和顺序,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由第④段可知,槐米被街坊邻居们悉数采尽发生在去年7月。由第③段“走过春,走过夏,黑槐林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可知,今年由春到夏,黑槐树没有开花。由第⑩段“它们都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整个黑槐林黄绿绿地静默着”可得出③的答案。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句子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时,结合修辞手法,分析句子说明表达效果即可。拟人:指把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或言行的修辞手法。作用:能令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语言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感染力。排比: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作用: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小心”“内敛”和“自得”是对黑槐树的拟人化描写,更便于表达作者对黑槐树的赞美之情。“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构成了排比句,增强了文章气势,更具感染力,让黑槐的开花显得更加动人。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和段落大意,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第④~⑨段阐述了作者认为黑槐树不会开花的原因。一是因为:去年7月,槐米被街坊邻居们悉数采去,黑槐树经历了断枝断骨,妻离子散之痛。二是因为:作者此前饲养的牡丹在受了伤害后选择用不开花来抗议,作者以为黑槐树也会采取一样的方式。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联系上下文内容确定所用手法,加以分析理解即可。对比: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作用: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作用: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作者在叙述黑槐树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了牡丹的情节,这属于插叙的手法。同样受到了伤害,牡丹选择不开花,而黑槐树选择用开得更多更美的花朵来对抗不公,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运用了对比(或衬托)手法,表现出黑槐树在不幸遭遇过后,仍然能够重振旗鼓,坚韧不屈地开出花朵的顽强品格,以及淡泊宁静,坚强隐忍的高尚品质。同时,从文章第⑪段,也能找到作者对黑槐智慧的评价,运用文中语言回答也可。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答案:(1)去年七月 沉默,没有开花 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黄黄绿绿地静默着(2)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槐花不争艳、不媚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3)去年黑槐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养了三年的牡丹受了伤害后,用不开花的方式抗议被移魂切骨。(4)对比(插叙、衬托);黑槐尽管去年受到伤害,但是它今年仍然开出更美丽的花蕾,体现它漠视痛苦、淡泊宁静、尽职尽责、坚守自己的生存智慧。
- 阅读下面小说语段,完成下列各题。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
- 文《秋天的怀念》中与“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
- 老斑羚的牺牲精神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生活谈...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忆萧乾先生舒乙每次走进萧乾先生...
-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道行马宝山于先生是小镇上的...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和...
- 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有...
- 读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长妈妈讲述美女蛇的...
- 读课文《安恩和奶牛》,符合安恩性格特点的词语是()...
- 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仔细品读,说说它们的...
- 课文《绿色蝈蝈》,“当田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
- 读《在山的那边》“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
- 阅读《又到麦浪翻滚时》,完成小题。又到麦浪翻滚时周...
- “从头到尾没有一只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
-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
- 一盏油灯生日这一天,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
-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
- 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鲁达又道:“老...
- 阅读《几生修得到梅花》,回答小题。几生修得到梅花李...
- 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运用...
- 【分析评论】下面是甲乙两位网友的评论,请完成后面的...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和平”号成功坠毁中央电视台3...
- 读课文《秋天的怀念》“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
- (一)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
- 下列句子,全是写左拉的一项是()。①他很少讲话,总...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九十九分的苦恼我历尽坎坷...
- 《伟人细胞》一文中多次提到贾里对“伟人”的看法。符...
- 《社戏》中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请你列举三...
- 读课文《最后一课》,“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
- 江苏无锡市前洲中学八年级月月考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课《在希望...
-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 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济南...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短文两篇...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我的老...
- 江苏东台第四教育联盟八年级上学期月考二语...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柳叶儿...
-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往事...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看云...
- 辽宁省抚顺、铁岭市中考语文试卷
- 广东省阳东广雅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
-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八年级...
-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人民英...
- 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钱塘...
- 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母亲...
- 江苏省徐州市科技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
- 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八年级月月考语文试卷...
- 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课我的早年生活同步...
-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
- 文言文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记承天寺夜...
-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听了这...
-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梅花的香气不像水...
- 解释加点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 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鲁达又道:“老...
- 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这棵树巍然挺拔,...
- 阅读与赏析(一)塞上忆汶水曹元用沙碛①秋高苑马②肥...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甲】林尽水源,便得...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小石潭记从小丘...
- 阅读《小石潭记》中的选段,完成下题。从小丘西行百二...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
- 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小题。我看见这些情形,正...
-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①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
- 阅读《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完成下题。过了一会儿,都...
- 下面这个句子运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颈的轻摇,肩的微...
- 读课文《伟大的悲剧》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三)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从日记中,人们可以...
- (二)①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
- (一)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
- (二)阅读《斑羚飞渡》的选文。①山涧上空,和那道彩...
- 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莎莉文老师没有直接告诉我“...
-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①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
- 文章《小圣施威降大圣》第1段说“大圣不恋战,只情跑...
- 读完本文《小圣施威降大圣》后,文中的大圣和小圣一定...
- 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服他的办法...
- 读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大圣的每次变化,为什么小...
- 读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大圣是怎样变化的?小圣又...
- 我的母亲
- 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猫》同步练习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江苏省仪征市陈集第二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课《我的中国心》同步...
-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回忆鲁迅先生
- 江苏省东台市第三教育联盟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学校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
- 江苏省姜堰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月...
- 江苏省东台市第六教育联盟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济南的冬天》同...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丑小鸭》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未选择的路》同步...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邓稼先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社戏》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伟大的悲剧》同步练...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斑羚飞渡》同步练习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华南虎》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竹影》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课《羚羊木雕》同步练...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课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课再塑生命的人同步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