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永远的纤绳
钱国丹
弟弟打电话来,说母亲一跤摔了个脑震荡,休克了半个月都不曾苏醒,医生说很可能会变成植物人。
我的心一点一点地往下沉。我知道,再好再强壮再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斗不过岁月无情和造化捉弄,何况我的平民母亲?
母亲的刻苦,母亲的为人,方圆百里有口皆碑,如今她年过八旬,又是种菜又是栽花,把家里收拾得纤尘不染。这一次,她就是给邻居送丝瓜的路上,被一条狼狗冲了个仰面朝天的。
我一直以为,婚姻就是一根纤绳,把夫妻二人拴在一起。或者说它拴在“当家的”身上,拖着的是“家庭”这只船,虽然也有“荡悠悠”的风光,但更多的却是责任,是奋力“背纤”。
①传统的中国家庭,都是男人背的纤。
我的父亲是音乐教师。他天赋极好,填词作曲、吹拉弹唱都行。当年的父亲还是个热血青年,抗日救亡啊,解放战争啊,他用音乐来冲锋陷阵,奔波在白色恐怖的敌后。那些年,母亲总是提心吊胆,一家人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
最温馨的记忆,要算我6岁那年的春天。刚刚代表人民政府接收完柳市小学的父亲,踩着那架咕哒咕哒的旧风琴,教我唱“解放区的天”,母亲则在一旁,很幸福地看着。可谁又能料想得到,余音绕梁词犹新,父亲就被打成了“反革命”关进了大牢。那一年,他还不满29岁。
父亲的纤绳戛然而断,我们家顿时就橹折舵裂。母亲义无反顾地拾起断绳,用女人柔弱的肩,背起了全家九口的纤绳,开始了艰苦跋涉。父亲的冤案长达31年,这31年,多少风浪,多少险滩,母亲的船没有沉没,没有触礁,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把父亲、把我们兄弟姐妹7人,一个个送到安全的岸上。
如今母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她双目紧闭,知觉全无,浑身上下插满了管子。她显得那么苍老,那么衰弱,几茎枯槁的白发在空气中微微颤动。
②床边不缺人。子孙、亲戚、友人、学生,走了一拨,又来一拨,使得单人病房像过节似的热闹。寸步不离守候着的是我的父亲。父亲非常镇静,非常安宁,那是种大彻大悟的宁静。我知道,母亲如果永远睡着,父亲将重新背起纤绳,牵着母亲双双走向永恒。
父亲一边抚着母亲那只因扎针而淤血的胳膊,一边贴近她的耳边,呼唤着:阿莲,醒醒,阿丹来了。
母亲没有反应。
父亲已经呼唤了半个月了,母亲仍旧浑浑沌沌。父亲不气馁,他说,阿莲,我们唱歌。母亲当然不会唱,父亲独自哼了起来,《小白杨》、《为了谁》、《回娘家》,一曲又一曲。
我忽然觉得,纤绳已变成一根拔河的绳子,站在这一边的是我的父亲,而那一边的却是威力无边的死神。
时间在父亲的歌声中缓缓流淌。那天下午,阳光明媚,外面突然鼓乐大作,原来是医院墙外的一对年轻人在举行婚礼,喇叭啊,锁呐啊,张扬着疯狂的《纤夫的爱》。爸对妈说:阿莲,我们也唱《纤夫的爱》。墙外的音乐如火荼,爸爸合着节拍唱着: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
奇迹出现了:妈妈那条刚刚挂好大针的手一动,又一动,然后,那胳膊便伸出了被窝,跟着音乐的节奏,缓缓摆动。妈的嘴也开始翕动,幅度极小,没有声音,父亲凑近了她,听着,听着,身子一挺,兴奋地说:醒了,你妈她醒过来了,她在唱歌呢。
这场拔河比赛,父亲赢了。
两位耄耋老人,两颗白发苍苍的脑袋,他们唱着,把一首轻佻的歌,唱出生死悲壮,唱出地久天长。
(选自钱国丹散文集《踏歌的麻雀》)
(1)文中两处句子对人物的塑造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回答。
①传统的中国家庭,都是男人背的纤。
②床边不缺人。
(2)文中“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本说明。
(3)文章以“永远的纤绳”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
(1)
①衬托我家由母亲“奋力背纤”,突出母亲的坚强和责任心。
②父母受人关心敬重,侧面表现父母为人好(或:衬托父亲“寸步不离守候”,突出父亲对爱情的执着和坚毅)。
(2)
①父亲“寸步不离守候”,突出父亲对爱情的执着和坚毅:八十岁了还在种菜栽花,把家里收拾一尘不染。②乐善好施:把自己种的丝瓜送给邻居。③勇敢坚强,有担当(有责任心):面对父亲的冤狱,沉重的家庭负担,母亲并没有逃避,以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④忠于爱情:与父亲相亲相爱不离不弃。
(3)
①纤绳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联结起父母的事迹,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②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父母对家庭的责任与爱比作拉纤,表现了这份责任与爱的持久与沉重,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③写出了父母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他们矢志不渝的爱情及坚毅品质的礼赞,暗示了文章主题。
(1)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2)这是一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3)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①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②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③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④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⑤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题目。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说徽州男人大...
- 观察漫画《等待》,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内容,50字...
- 咏“星辰”:______,______。(辛弃疾《...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
- 咏“露”:道狭草木长,______。(陶渊明《归园...
- 《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
- 下列对巴尔扎克及其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巴...
- 《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_...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吊万人冢(唐)张蠙兵罢...
- 选出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A.长篇历史小说《...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用比兴手法写出愁多的句...
- 下列礼貌称谓正确的是()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
- 为倡导全民阅读,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
- 《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
- 下列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营造知识经济的...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窠巢声名狼籍...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踏莎行闲游刘将孙①水际...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中国出版第一人当年的...
- 《赠从弟》中表达只要有坚贞的信念,任何艰难挫折都不...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强调“...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的句...
- 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恋,...
- 分别情愫的名句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
-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因“率发布发现华南虎...
- 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这样做自以...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故宫博物院最近展...
-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项是()A....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魔幻...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
- 江西省赣中南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语文试卷(解...
- 人教版语文选修《演讲与辩论》第五单元《交...
-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
- 河北定州中学高三高补班上月考二语文试卷(...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三单元《...
- 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
-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四单元《...
- 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二单元《爱国要培...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
- 福建省泉州五中高三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
- 四川宜宾三中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六单元《...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
- 人教版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章材...
-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中高三月考语文试卷(...
- 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课标Ⅰ卷)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
- 甘肃天水一中高三月考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高三月月考语文卷(解析...
-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高三第二次质量...
- 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六单...
-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考模拟信息卷(一)语文试...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四单...
- 下列礼貌用语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初次见面称“...
- 下列句中的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你和我初...
- 选出括号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卡车在倒车时由...
- 古人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座...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因为...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贪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10月30日麦当...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南水北调工程完...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用比兴手法写出愁多的句...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明主客双方都有凌云壮...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的句...
-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
-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
-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中通过书信找到慰藉自己...
-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借助比喻抒写离愁的名句是...
- 《登飞来峰》一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
- 《清平乐·村居》中写出江南农家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 李白在《行路难》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临安春雨初霁【宋】...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夜渡江[唐]柳中庸...
- 在下面①②③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 图中的两条曲线均略呈现U型,好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
- 仿照上一个分句补写下一个分句,要求:上下分句结构相...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
- 下列新闻标题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于丹...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里的...
-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染指2...
- 选出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A.长篇历史小说《...
- 《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二单元《爱国要培养完全的人...
- 《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诺贝尔和平奖颁奖演...
- 《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二单元《未有天才之前》同步...
- 《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单元《书,知识的大厦》同步...
- 《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三单元《学做一个人》同步练...
- 《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三单元《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
- 《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四单元《数学的光彩》同步练...
- 《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四单元《走向社会》同步练习
- 《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一单元《在葛底斯堡的演说》...
- 《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一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八课《三国演义》:...
- 《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课《魂断蓝桥》:...
- 《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九课《故宫》:中华...
- 《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六课《音乐之声》:...
- 《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七课《海底总动员》...
- 《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三课《阿甘正传》:...
- 《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四课《淘金记》:含...
- 《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五课《卧虎藏龙》:...
- 《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课《城南旧事》:...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单元《千言万语总...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单元《千言万语总...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单元《千言万语总...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单元《千言万语总...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六单元《语言的艺术...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六单元《语言的艺术...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六单元《语言的艺术...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六单元《语言的艺术...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三单元《神奇的汉字...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三单元《神奇的汉字...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三单元《神奇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