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植物知道些什么》完成后面小题
①一遇敌情,烽火台上的干柴便会被点燃,警报通过闪耀的火光迅速传递。大学专业课上的老师说,这是人类传播信息最古老的方式之一。和我一样,你也在为人类的这点儿本事而颇感得意吧?不过,要是如今有人说,总是“逆来顺受”的植物,也能对“邻居”发出险情警报,你有何感想?
②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丹尼尔·查莫维茨的新书《一株植物所知道的》中,你便可以看到这样的案例:当枫树甲受到臭虫的袭击时,它就会向空气巾释放一种信息素。接收到信息素的枫树乙丙丁们马上开始分泌化学物质,抵抗兵临城下的臭虫。
③实际上植物们感知世界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一株捕蝇草如何适时关闭它多刺的叶片?一朵花如何得知春季的到来?丹尼尔的新书给出了答案:植物能“看到”、“闻到”和“感觉到”,懂“社交”,甚至拥有记忆。他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植物必需的独特基因组,决定哪些植物向往“光明”,哪些选择“黑暗”,而相似的基因组也是人体DNA的一部分。
④清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红光的照射就像“起床”命令,让植物们在阳光下尽情生长。傍晚,太阳在最后一缕远红光中落山,植物们“看”到指令,随之“入眠”。再看人类,同样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视觉”,植物还有“嗅觉”。寄生植物菟丝子自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番茄是自然界中菟丝子最常见的寄主植物。为了证明菟丝子“深爱”番茄,科学家们想了种种办法,包括把它们关在看不到对方的盒子里,把茄汁抹在橡胶上或是引入“第三者”小麦。结果,菟丝子果真“嗅”到番茄释放于空气中的微量化学物质,总是坚定不移地扑将过去。比如,前文中受到臭虫攻击的树枝,会以分泌信息素的方式警告同根生的其他树枝,与此同时,隔壁的树窃取到这种信号并从中获益。
⑤树枝并不是植物们互通情报的唯一信道。最新的研究发现,植物们还能通过相邻的根系传递信号。干旱来临时,最先发觉的植物会“告诉”邻居做好缺水的准备。
⑥如果这些都还不算猛料,那么做好准备: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和人类一样,植物也拥有短期记忆、免疫记忆甚至隔代记忆。比如,小麦幼苗在开始孕育果实之前,记得它们已经度过寒冬。而一些在恶劣条件下存活的植物会将更强的抵抗力传给子孙。
⑦下一次我踏着草地、捧着鲜花或嚼着蔬菜时,也许会想起这本书,有那么一瞬间,我也会对这些事实上很“敏感”的生命充满爱怜。
【1】 请写出“这是人类传播信息最古老的方式之一”一句中“之一”不能删去的理由。
【2】 第⑥节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你的同学晓华发现路边的一棵柳树的树身内严重遭受了虫害,但它周围的柳树却完好无损,晓华认为植物和人一样,一旦有病菌袭击,周围的树也应该不会幸免,根据本文相关知识,请你对晓华解释这个现象。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④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jū)⑤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⑥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殆:大概。③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④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⑤掬(jū):捧。⑥馀甘:即橄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悄怆幽邃 ( ) (2)浴于汤池(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3】文中第一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
【4】【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分别表达了各自怎样的思想感情?
3、
默写古诗文,在括号内填写作家、篇名。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泊秦淮》)
(2)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白居易《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6)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王勃《______________》
4、
阅读《望岳》,完成后面小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孔子的哪一句话?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5、
作文
请以“门,其实开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所在学校、班级及真实姓名。
- 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
- 读课文《皇帝的新装》,老大臣说假话的主要原因是()...
- 本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为什么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
- 课文《绿色蝈蝈》,“当田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
- 新闻这种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_____...
- 文言文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 读课文《伟大的悲剧》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文中多次写到“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 读课文《安恩和奶牛》,能说明安恩的奶牛“是一头好母...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希望在你们身上①中国古话说...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文中从敌我两方面议论...
- 母亲改变主意要走小路的原因是()A.想要欣赏小路美...
- 读课文《秋天的怀念》,对“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九十九分的苦恼我历尽坎坷...
- 读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不料正是汤...
- 《端午日》是一篇重点描写端午日______的短文,...
-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下面各小题。五猖会孩子们所盼...
- 看戏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
- 故事的结局不屑赫尔墨斯的反应,但读者可以想象他的反...
- 读课文《羚羊木雕》,“这能全怪我吗?”从句式上看这...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如水的月光王月鹏①那...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大风莫言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
- 公元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
- 文章为什么要提到美国、苏联和俄罗斯的航天情况?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
- 参考下面材料,探究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材料一抒情...
- 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
- 本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属于新闻中的“消...
- 《羚羊木雕》的中心意思是()。A.写家庭生活中的一...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黄鹤楼...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刻舟...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安恩...
-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
- 江苏省海安县大公镇初级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在山...
- 江苏省兴化市海河学校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课...
- 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课《我的思念...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柳叶儿...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赫尔墨斯...
-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钱塘...
- 藤野先生
- 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山东省威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
- 江苏省东台市第三教育联盟八年级下学期第一...
- 江苏省无锡市周铁学区联盟八年级月月考语文...
- 山东省龙口市第五中学(五四学制)六年级下...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木兰诗同...
-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四十三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凡尔赛...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课《端午日...
-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往事...
- 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月亮上...
-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初级中学八年级月月...
- 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