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窗前的母亲
(1)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2)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3)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着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4)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5)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了我们。那时候,我们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候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是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6)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子一棍子,没枣子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7)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过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8)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那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9)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作者肖复兴,原文有改动)
【1】文章第(6)段说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子女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又说那是“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2】第(8)段的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的表达效果。
【3】第(9)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文章开篇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耽:极爱好。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哂:讥笑。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标两处)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
(3)不营产业 (________) (4)欢守志弥固(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5】【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 下列关于丑小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一出...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①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
-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下面各小题。五猖会孩子们所盼...
- 一朵栀子花从没留意过那个女孩子,是因为①她太过平常...
- 读课文《羚羊木雕》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①《羚羊木雕...
- 读课文《皇帝的新装》老大臣看布料过程心理变化分析正...
- 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下列哪些地方表现“我”长大...
- 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此种情况”是指...
- 下列语句中对加线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但是...
-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梅花的香气不像水...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兄弟郑小玲春旺和福生是...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
- 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
- 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
- 《化石吟》第3节中“平凡的真理”指的是什么?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文中说“至发电时止”...
- 读课文《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写宙斯和赫拉像与赫耳墨斯...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
- 读《皇帝的新装》,童话的结局让一个小孩说出了真话,...
- “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
- 读课文《伟人细胞》,下列对各句描写手法的判断有误的...
- 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仔细品读,说说它们的...
- 从丑小鸭身上我们得到的启示()A.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 阅读与赏析(一)塞上忆汶水曹元用沙碛①秋高苑马②肥...
- 阅读《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回答下列各题。天空没有...
- 读课文《丑小鸭》,为什么那些老天鹅在他面前低下头来...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做父亲丰子恺①楼窗下的弄...
- 读课文《伟人细胞》,以下对贾里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读课文《秋天的怀念》,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悄悄地”所...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邓稼先同...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课《皇帝的新装》同...
- 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赫尔墨斯...
- 辽宁省抚顺、铁岭市中考语文试卷
-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卷(农垦、森工...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课《伟人细...
- 山东省莱芜市中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音乐巨人...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成功...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蔚蓝的王国...
- 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课《回延安...
- 江苏省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八年级下学期第一...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社戏》同...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课散步同步...
-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课秋天的怀...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未选择...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从百草...
-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课《三峡》...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语文试卷
-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珠江中...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课《本命年的回...
- 藤野先生
- 江苏苏州工业区星湾学校八年级月段考语文试...
- 回忆鲁迅先生
- 云南省玉溪市中考语文试卷
- 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