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十六岁的武亦姝能登上《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的宝座,靠的是对古诗文的真心热爱、潜心记诵、丰厚积累取得的。
B. 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先生那质朴无华的朗读,深深打动了在场所有的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 广东因地属岭南,多雨潮湿,冬暖夏热,为了除湿去热,便将一些清热解毒消暑去湿的草药配制成各式各样的凉茶出售。
D. 红线女开创了迄今为止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巨大的红派艺术,为中华文明乃至岭南粤剧艺术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2、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包皮蛋的手艺人
干亚群
①原谅我的记忆,对吃的总是特别深刻。
②皮蛋当然不是零食,是下饭的。如果有一只皮蛋让你独自享用,这是一顿丰盛的午饭,或晚饭。早饭吃皮蛋?!送你一个词——奢侈。
③清明过后天气还有些冷,包皮蛋的人戴一顶毡帽,毡帽的样子像一座小山丘。他挑一副担,前面是一个竹筐,后面是一个编织袋。一只手习惯性地搭在扁担上,另一只手有节奏地甩着。他一边走,一边吆喝,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识别他的身份,然后一笔笔生意跟过来。
④跟其他师傅称呼不同的是,包皮蛋后面跟的不是“师傅”,而是“的”,所以他们是包皮蛋的。的确,这个称呼有些难,叫“蛋师傅”?有些怪,而且容易在歧义的基础上产生遐想。称“皮蛋匠”?还没有这样的称呼。“包师傅”?他不姓包。干脆直接一些,包皮蛋的。因为这个“的”,包皮蛋这门手艺显得有些卑贱。
⑤包皮蛋的取出一个黑糊糊的桶,里面装着半湿半干白糊糊的东西。他让母亲从火缸里铲出灰,又拎来半桶水。然后他把水、灰,还有半湿半干白糊糊的东西搅拌在一起,很快白糊糊的东西不见了,全变成了黑黝黝。
⑥他从编织袋里捞出一大把灰,掺到刚搅拌好的灰烬里,还是黑漆漆。他戴上一双超大版的手套,一手捧住鸭蛋,一手拿木板往箕畚里一挑,然后涂到鸭蛋上,用手一搓,小心翼翼放到母亲替他准备的另一只箕畚里。
⑦因为他的手套实在是太大了,一只鸭蛋到了他手里,感觉是一颗弹珠。尤其他努力撮着手指,想把鸭蛋放进箕畚时,我总怀疑鸭蛋随时会跳下来。我甚至还担心鸭蛋承受不住他粗笨的手套而粉身碎骨。
⑧母亲早把一只洗干净的瓮放在他的脚边。待所有的鸭蛋搓过后,他从编织袋里掏出小编织袋,从里面倒出谷皮子。那些鸭蛋再次被一只只放进谷皮子堆里,一滚,二滚,撮在大手套里放入脚边的瓮中。
⑨包皮蛋的过程一点都不令人兴奋,与其他手艺人相比,他那点活的分量有些轻。也许是他看出我们对他的不屑,说是如果拷不出松花蛋,他的工钱不仅不要,还赔钱给我们。话说到这分上,母亲还能说什么话。
⑩这时,他的生意陆陆续续来了。隔壁婶婶,前屋婶婶,她们都来叫他包皮蛋。村里来了其他手艺人,婶婶们会把需要做的活带过来,如修修补补之类的,但包皮蛋这事还得亲自上门。或许因为他仅仅是包皮蛋的。
⑪曾经有一位杏婶婶,认为包皮蛋无非是那些料,她殷勤地给包皮蛋的端茶,甚至还很大方地从她丈夫那儿讨来一支烟给他点好,希望能得到配料的方子。别看“毡帽”人憨厚,脸上总挂着笑容,但心里比谁都清楚你递茶点烟的背后是啥文章。不过,别人不问,他也乐意享受一时半刻的嘉宾待遇,而且极其配合着东拉西扯,笃定地喝茶抽烟。
⑫杏婶婶是位有心眼的人,并不直接讨要他的配方。她先夸奖包皮蛋也是门手艺,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继而同情学手艺的人辛苦,尤其像他这样挑担走南闯北的。杏婶婶打出两张感情牌后,“毡帽”的情绪被酝酿起来,嗯嗯啊啊地感谢阿嫂心眼好。杏婶婶问:“为什么会拷出松花来?”“毡帽”说:“那是因为在料里掺进了松叶。”杏婶婶像得到启蒙的孩子一样,嘴里“噢”的一声,还不由自主抻了一下脖子,似乎想把刚得到的知识咽了下去。
⑬杏婶婶当然不满足仅仅得到掺松叶的信息,她还问了几个问题。“毡帽”也并不吝啬,都一一回答了杏婶婶的提问,告诉她料里有生石灰,有白碱、盐,还有一种硝。杏婶婶得寸进尺,问他怎么配。“毡帽”这时戛然而止,笑而不答了。这是他的吃饭家什,只能到此为止。他猛抽一口烟后,一扔,烟蒂远远地抛了出去。
⑭杏婶婶心里自然不痛快,请了他一支烟,还泡了一杯茶,除了这两样物质上的讨好,还有情感上的讨好理解同情。可杏婶婶拿他没办法,总不至于向他讨还香烟或茶水吧,但脸上的情绪却像蚊帐一样,马上放了下来。
⑮包皮蛋的就是包皮蛋的,到了要紧关头踩刹车。
⑯一个月后鸭蛋变成了皮蛋。剥开的皮蛋分成三层,外层呈半透明的琥珀色,中层黛青色,最里边是鲜艳的朱红。蛋像琥珀一样,里面松花朵朵。视之,已经食欲大增,下饭,果然美味。当然,皮蛋吃得很节俭,一瓮皮蛋得吃几个月。吃完了,只能等待明年的清明时节。天热的时候,一般是见不到包皮蛋的,估计怕包的蛋质量不过关。
⑰我脸上长了几颗痣,母亲认为好相不长痣,让包皮蛋的给我点痣。包皮蛋的犹豫了一下,嘱我取个玻璃瓶来。他把黑糊糊的料装进玻璃瓶子,叮嘱我用铣铁丝蘸一点点,绝不可多。母亲依他的话挑了一点,点在几颗痣上。结果,马上觉得脸上火辣辣地疼,似乎还有液体渗出来。几天后,痣果然不见了,却留下了一个浅浅的疤痕。我记得我周围好几个同伴都曾用过这种方法。
⑱包皮蛋的走了,边走边吆喝着“拷皮蛋”,那样子似乎他第一次进村来。我问母亲,明明是包,为什么是拷?她说,老人就是这样称呼下来的,没有人更改过,反正大家都懂“拷皮蛋”就是“包皮蛋”。所以,至今都没有人帮我解释这个“拷”字。但有一个事实摆在眼前,现在市场上的皮蛋不是“拷”的,而是浸泡,数天即可食。
⑲自然,口味远不如以前。
【1】包皮蛋这门手艺在人们眼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为什么?
【2】找出杏婶婶向包皮蛋的讨要配方的相关内容,完成下表。
杏婶婶的做法 | 包皮蛋的反应 |
端茶、点烟 | ①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 | 感谢阿嫂心眼好 |
问了几个问题 | ③_______________ |
④______________ | 戛然而止,笑而不答,扔烟蒂 |
【3】下面语句运用了多种写法,请加以赏析。
尤其他努力撮着手指,想把鸭蛋放进箕畚时,我总怀疑鸭蛋随时会跳下来。我甚至还担心鸭蛋承受不住他粗笨的手套而粉身碎骨。
【4】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他猛抽一口烟后,一扔,烟蒂远远地抛了出去。”请想象包皮蛋的手艺人此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2)⑰中,母亲让包皮蛋的帮“我”点痣,他的反应如何?他为何有如此反应?
【5】文章结尾处,作者仅仅是在感慨皮蛋的口味远不如以前吗?请简述理由。
3、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 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
B. 才美不外见 见往事耳
C. 策之不以其道 虽不能察,必以情
D. 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以为死
【2】请把“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短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开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既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也抒发了怀才不遇者常有的感慨。
B. “其真不知马也”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行为的愤慨之情。
C.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才美不外见”,因此作者呼吁有才之士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D. 作者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强烈期望。
4、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诗中“羁旅”和 “干戈”是什么意思?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5、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这就是盛唐之音。
② 陈子昂写这首诗时是满腹牢骚、一腔愤慨的。
③ 同样,孟浩然的《春晓》尽管伤春惜花,但清新活泼而不低沉哀惋。
④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⑤ 但它所表达的却是开创者的高蹈胸怀,一种积极进取的伟大孤独感。
⑥ 它豪壮而并不悲痛。
A. ②⑤④⑥③① B. ④⑥②⑤③① C. ④②⑤⑥①③ D. ④②⑤⑥③①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面对不完满的生活、不完美的自己、不一样的人和事,我们要懂得接纳。这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请结合你身边的事例,以“接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
- “从头到尾没有一只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
- 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表面上严厉,实际上却...
- 简述课文《邓稼先》“‘两弹’元勋”这个小标题的表达...
- 如何理解本文《土地的誓言》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 2006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学...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
- 阅读下面小说语段,完成下列各题。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忆萧乾先生舒乙每次走进萧乾先生...
- 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仔细品读,说说它们的...
-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
- 读课文《三颗枸杞豆》,选出对三幅画和三个“○”含义...
- 读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大圣的每次变化,为什么小...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用岁月在莲上写诗林清玄①那...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剥豆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
- 读课文《羚羊木雕》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①《羚羊木雕...
- “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
- (一)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
- 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下列哪些地方表现“我”长大...
-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①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
- 读课文《安恩和奶牛》,下列句子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 最终选定杨利伟担任首飞任务的原因是什么?
- 读课文《羚羊木雕》,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
- (一)①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
- 读完本文《小圣施威降大圣》后,文中的大圣和小圣一定...
- 阅读《本命年的回想》第三段,能体现运河父老乡亲过年...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
- 阅读《瓜香不减来时路》,回答问题。瓜香不减来时路张...
- 本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第二句中“西起九...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钱塘...
- 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教育联盟八年级下学期第一...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我们家...
- 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 山东济宁微山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风雨...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石吟...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短文两篇...
-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广东揭阳揭西县华侨三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课《黄河颂...
- 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课《“神舟...
- 辽宁省鞍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沙井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马》同步...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课《破阵子...
-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 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八年级月月考语文试卷...
- 云南省玉溪市中考语文试卷
- 江苏高邮市八年级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卷(解...
-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调...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课福楼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