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此时,夜幕已经完全降临,黑沉沉的夜空,星光稀缀。
②时而有游船从身边掠过。
③湖面上,灯影、船影交辉,桨声、水声和弦,如同无数条金蛇狂舞,闪烁着粼粼波光,就像一个天然的舞台。
④也有的只是一对情侣依偎在船舱之中或是船头轻轻细语。
⑤船上,有的琴音笙歌不绝于耳。
A.①③⑤②④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⑤④③②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德宏的冬色
依屯
①“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在异乡的日子里,每读唐代诗人谢良辅的这首《状江南•孟冬》,总会想起德宏秀美的冬色来。
②其实,我从小在德宏长大,春夏也好,秋冬也罢,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不曾刻意地观赏和体味。直到我离开德宏,在异乡的土地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而寂寥的冬天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来。
③我喜欢毛泽东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也喜欢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鹅黄的娇怯,但我更爱德宏的冬色。德宏的冬天就和德宏人一样热情,让人感受不到四季轮回的冷暖炎凉。即使时令已是三九,但那满山的绿还浓得化不开;那春日间开放的花儿,还在一朵接着一朵地开放;那蜜蜂和蝴蝶也仍旧飞来绕去,曼舞轻歌;村头的芭蕉树和大青树并不把四季刻进年轮里,翠绿依旧。所以,我更喜欢德宏冬日里那种依然故我的姹紫嫣红。
④北方的农人,把瑞雪与丰年联系在一起。但天空阴沉、飞雪飘落,张扬的是冷酷的色彩,飘落的是孤寂的情绪。而德宏却是“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德宏冬日的雨,是雪的精魂,是对冷寂的抗争。冬雨飘落,唰唰作响的雨声奏出别致的音乐,渗入土中,就变成了孕育春天的乳汁。才进入立春,那浮翠的荷叶,就像从卜哨的手掌里流淌出来,从地心里涌出来,覆盖了门前的荷塘和小溪。这时,春天的花更红、树更高、苗更青、色更艳。
⑤德宏的冬天并非是没有起伏的,落叶就是它扯起的冬天的旗帜。当绿叶用自己编织的浓阴为人们抹去骄阳、送走炎热后,当他们以依依惜别的深情,把一年里创造的果实交给培育它的人们之后,就开始从枝头一片片飘落下来。另一面,在落叶的芥蒂上,新生嫩叶又朝气蓬勃地长出来,长出水灵灵嫩生生的新绿笼罩的树冠。绿的树、绿的山、绿的天、绿的地,就连那剩芽分蘖的麦子也不褪色,为田野弹奏起绿的旋律。这德宏的冬天永远是一派绿色的生机。
⑥早晨,在德宏冬日的原野上,当东方的太阳把温柔的红光撒在地上的时候,那偶然点缀沃野的白霜,便在阳光下化成袅袅的白烟翩然升起,和那些在枝头呢喃的小鸟,还有那些在林间悠闲散步的孔雀一起,被阳光演绎成无数童话,染蓝高远的天空,染蓝这个季节独有的希望。
⑦这就是德宏秀美的冬色。置身德宏的冬日,听野外的鸟语虫鸣和悠然的牛铃声,看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就会让人感觉到这冬日是一颗饱满的种子,正拥着出土的梦在尽情歌唱;是一支熊熊的火把,正驱赶季节的低迷,照彻生命的向往。由此,我不禁想捧起这块土地的三江四河。这三江四河只是壮实的堤岸,德宏的冬日才是流泻的大波。绿波翻滚中,冬变成来年的春,春又孕育出冬,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它使我明白了,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在这块沃野上生息,我们的历史怎样从这里起步,然后又怎样一页一页地写到今天。
⑧感谢三江四河,捧出了这一方宝地。感谢德宏的冬色,润泽了我灵感的诗篇!
(入选时,文章局部有改动)
(1)文中④~⑥段是从哪三方面来描写德宏冬色的?
(2)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在离开德宏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呢?
(3)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4)结合文意,解释第⑥段中划线词“点缀”的含义。
(5)本文不止一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例,并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6)作者在第⑦段中是怎样展开联想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划线词。
①窥镜而自视 | 窥: | ______ |
②臣之妻私臣 | 私: | ______ |
③闻寡人之耳者 | 闻: | ______ |
④时时而间进 | 间: | ______ |
(2)翻译下列句子。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齐王“纳谏”、“除弊”,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用原文回答)
(4)文中,邹忌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结合实际,谈谈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示。
4、
根据提示填空。
(1)会当凌绝顶,______。(杜甫《望岳》)
(2)______ ,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______ ,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______ ,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5)大漠孤烟直,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6)足蒸暑土气,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7)中国古诗词中关于清明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的名句很多,请写出其中一个节日相连的两个名句:______ , ______。
5、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歌第二句中的“吟鞭”是指______。
(2)全诗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6、
德宏州盈江县3月10日发生里氏5.8级地震,造成了30万人受灾。“抗震救灾”之歌,瞬间响彻中华大地。
根据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请你写一条抗震救灾的宣传标语。
(2)假如要出一期“盈江地震,让我们感动”的黑板报,你认为该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请列举两条。
(3)你知道哪些预防地震灾害的常识?请列举两条。
7、
作文(两题任选一题)
(一)半命题作文
初中即将毕业,你将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渐渐长大的你,心灵深处一定会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一条漂亮的裙子、一本心爱的画册……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知心的好友,渴望学业获得成功等等。
请以《我渴望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话题作文
妈妈的早餐,爸爸的叮咛,同学的微笑,老师的眼神,成功时的祝贺,失误时的劝勉……生活中许许多多这样的事,都蕴含着他人的关爱。这关爱如鲜花、如雨露,平平静静地定格在我们的生活中,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感悟,就能发现其中特别的含义。
请以“关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若选(一),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不限文体。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 读课文《丑小鸭》,为什么那些老天鹅在他面前低下头来...
-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共两段,说明每段运用的...
- 《爸爸的花儿落了》文章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
- 风雨中的菊花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烧炭工和绅士亚米契斯①诺比...
- 公元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
- 阅读《几生修得到梅花》,回答小题。几生修得到梅花李...
- 《羚羊木雕》中写道“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
- 看戏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
- (三)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从日记中,人们可以...
- 指出下列句子各属于人物描写中的哪一种。①她用一只手...
- 读课文《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写宙斯和赫拉像与赫耳墨斯...
- 本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第二句中“西起九...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九十九分的苦恼我历尽坎坷...
- 读课文《丑小鸭》,“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据报道,5月8日,黑龙江省佳木...
- 读课文《丑小鸭》,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是()A...
- 读课文《羚羊木雕》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①《羚羊木雕...
- 12日黎明出征,17日黎明返回——中国航天员费俊龙...
- 阅读下面小说语段,完成下列各题。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
-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去年,许多媒体沸沸扬扬报道了“河南安阳发掘曹操陵墓...
- 文中有很多两两对称的句式,请找出来,并说说这种句式...
- 分析理解下列句子。①“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
-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听了这...
- 读课文《三颗枸杞豆》,阅读第②至④段,用文中的原句...
- 一盏油灯生日这一天,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
- 解释加点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风雨...
-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实验中学八年级月月考语文...
- 辽宁省鞍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江苏省南苑中学八年级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
- 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沙井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 江苏省江阴市周庄学区八年级月月考语文试卷...
- 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
-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
- 辽宁省灯塔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江苏南通通州区育才中学八年级月练习语文试...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柳叶儿...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观舞记》...
-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卷(农垦、森工...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嫩绿...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繁星...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智...
-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课《皇帝的新装》同...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短文两...
- 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
- 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成功...
- 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试卷
- 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