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______
A.背判 浩瀚无垠
B.仓皇 媲美
C.难以置信 到听途说
D.猖獗 谗涎欲滴
2、
抄写下列文字。要求:抄写无误,字体端正美观,大小匀称,间距适当,格式正确。
人类的生命史穿越了几千年,其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舞蹈。废墟上一次又一次出现了辉煌的殿宇,灾难之后,人类又一代代繁衍生息。
——摘自《生命的舞蹈》
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⑴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⑵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 □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⑶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⑷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⑸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1】文中 □内正确的标点符号选项是_______
A.。 ; 。 ”
B.; 。 。 ”
C.。 ; ” 。
D.; 。 ” 。
【2】阅读第一段,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3】选文第⑸节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文中所说的“物候”是指________________,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体现物候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战国策》是西汉史学家______ 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而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本文标题中的“讽”是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生活化的言词进行规劝。
B.选文第一段邹忌以切身经历类比,规劝齐王除弊纳谏。
C.“王之弊”指齐王受宫妇、朝臣和百姓的蒙蔽。
D.本文是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的。
5、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2)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 (《望江南》)
(3)_______________,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
(4)笑渐不闻声渐悄,__________________。 (《蝶恋花》)
6、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雨疏风骤”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构思精巧,语言清新,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___________的细腻情感。
7、
综合运用
学校组织“爱心助学”活动,主要内容为帮助山区结对学校的学生建一个“爱心图书馆”。作为本次活动的志愿者,请参与完成以下工作。
(1)请你向全班同学做一次捐书动员。要求中心明确,语言简洁。(50字以内)
(2)为了激发山区结对学校同学阅读名著的兴趣,大家准备制作一些书签,用来向她们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请参照示例写出你这张书签的文字内容。
示例:笛福《鲁宾孙漂流记》——鲁宾孙孤身一人在荒岛上度过了28年!坚毅顽强,精神可嘉。
8、
题目:慢慢地,我懂了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 阅读《音乐巨人贝多芬》,完成下题。①贝多芬激动而又...
-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当伽利略一步...
- 参考下面材料,探究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材料一抒情...
- 从杨利伟的成长过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 故乡红叶凸凹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甲)我向里面望了一下,...
- 《梵天寺木塔》中写钱帅心理的一个词是______,...
- 读课文《安塞腰鼓》句子,回答: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
- 文中有很多两两对称的句式,请找出来,并说说这种句式...
- 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下列哪些地方表现“我”长大...
- 文章在叙述杨利伟出征这一场面时插叙了三段文字有何作...
- 读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大圣的每次变化,为什么小...
- 读课文《在山的那边》,“一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
- 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仔细品读,说说它们的...
- 文章的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何作用?
- 阅读课文《看云识天气》第1~5段(从开头至“有时竟...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
- 读课文《伟人细胞》,邱士力和贾里都有______的...
- 读课文《安恩和奶牛》,安恩把奶牛牵到集市上的理由是...
-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 读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我们家的男子汉一个人去买...
- 读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
- “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
- 【精段阅读】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
- 读课文《丑小鸭》,为什么那些老天鹅在他面前低下头来...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剥豆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
- 看戏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
- 以下哪些是丑小鸭拼死也要飞向白天鹅的原因()A.对...
- 故事的结局不屑赫尔墨斯的反应,但读者可以想象他的反...
- 【各方争论】下面是同学们在网上收集来的资料小标题,...
- 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
- 黑龙江省桦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
- 河南省洛阳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课土地的誓...
-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四川省阆中中学、保宁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湖北省罗田县万密斋初级中学七年级月联考语...
-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课《人民解...
-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水北中学七年级月月考语...
-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
- 安徽省芜湖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赫尔墨斯...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课《回延安...
- 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在山...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从百草园到...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课《以虫治虫》同步...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母亲...
- 湖北省宜昌市东部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课《世说新...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盲孩子和...
- 云南省保山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镇中学七年级上学...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课《皇帝的新装》同...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丑小鸭...
- 湖北省宣恩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四川省北大附中成都为明学校七年级月月考语...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