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题目。
异禀
汪曾祺
①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
②他家在后街濒河的高坡上,四面不挨人家。房子很旧了,碎砖墙,草顶泥地,倒是不仄逼,也很干净,夏天很凉快。这家总是那么安静,从外面听不出什么声音。后街的人家总是吵吵闹闹的。他们家起得很早。天不亮王二就起来备料,然后就烧煮。他媳妇梳好头就推磨磨豆腐。后来王二喂了一头小毛驴,她就不用围着磨盘转了。省出时间,好做针线。
③每天下午,在人家淘晚饭米的时候,王二就在保全堂药店廊檐下,摆他的熏烧摊子。“熏烧”就是卤味,除回卤豆腐干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猪头肉。到了上灯以后,王二的生意就到了高潮。只见他拿了刀不停地切,一面还忙着收钱,很少有歇一歇的时候。一直忙到九点多钟,他媳妇给他送饭来了,他才用热水擦一把脸,吃晚饭。吃完晚饭,总还有一些零星的生意,他不忙收摊子,就端了一杯热茶,坐到保全堂店堂里的椅子上,听人聊天,一面瞟着他的摊子,见有人走来,就起身切一盘,包两包。他的主顾都是熟人,谁什么时候来,买什么,他心里都是有数的。
④这一条街上的店铺、摆摊的,近几年,景况都不大好。只有王二的生意却越做越兴旺。后来经人说合,出了租钱,他就把他的摊子搬到隔壁源昌烟店去了。源昌烟店是个老名号,专卖旱烟,但渐渐败落了。王二来了,就占了半边店堂,他所卖的东西的品种也增加了。春天,卖一种叫做“鵽”的野味;卖鹌鹑;入冬以后,就卖五香兔肉。
⑤王二的发达,是从他的生活也看得出来的。第一,他可以自由地去听书。王二最爱听书。以前去听书都要经过考虑。一是花钱,二是费时间,更主要的是考虑这于他的身份不大相称:一个卖熏烧的,常常听书,怕人议论。近年来,他觉得可以了,想听就去。下午的书一点开书,不到四点钟就“明日请早”了,这耽误不了他的生意。第二,过年推牌九。王二平常绝不赌钱,只有过年赌五天。过年赌钱不犯禁。下注时,王二把五吊钱稳稳地推出去,心不跳,手不抖。推牌九这玩意,财越大,气越粗,王二输的时候竟不多。
⑥王二把他的买卖乔迁到隔壁源昌去了,但是每天九点后他还是端了一杯茶到保全堂药店来。药店里的“先生”里分为几等,最低等的叫“同事”。“同事”每年都有被辞退的可能。像陶先生,就有三次差点被辞退。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没有辞退,是因为店伙纷纷说情,加上他也越来越勤勉谨慎了。“先生”以下,是学生意的,叫做“相公”。保全堂现有的“相公”姓陈。陈相公嘴唇厚厚的,说话呜噜呜噜地说不清楚。他老是挨打。挨打的原因大都是做错了事:纸裁歪了,灯罩擦破了。这孩子也好像不大聪明,记性不好,做事迟钝。有时,他会想一会家,想想他的守寡的母亲,想想他家房门背后的贴了多年的麒麟送子的年画。
⑦王二每天到保全堂来,是因为这里热闹。总有几个常客,其中有一个叫张汉的。这张汉有七十岁了,年轻时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有一天,张汉谈起人生有命。说凡是成大事业、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秉赋。汉高祖刘邦,股有七十二黑子——就是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谁有过?樊哙能把一个整猪腿生吃下去;燕人张翼德,睡着了也睁着眼睛。就是市井之人,凡有走了一步好运的,也莫不有与众不同之处。大家听了,不禁暗暗点头。
⑧张汉猛吸了几口旱烟,忽然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王二不解何为“异秉”。“就是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说说,你说说!”大家也都怂恿王二:“说说!说说!”
⑨王二虽然发了一点财,却随时不忘自己的身份,从不僭越自大,在大家敦促之下,只有很诚恳地欠一欠身说:“我呀,有那么一点:大小解分清。”他怕大家不懂,又解释道:“我解手时,总是先解小手,后解大手。”张汉一听,拍了一下手,说:“就是说,不是屎尿一起来,难得!”
⑩说着,已经过了十点半了,大家起身道别。管事卢先生向柜台里一看,陈相公不见了,就大声喊:“陈相公!”喊了几声,没人应声。
⑪原来陈相公在厕所里。这是陶先生发现的。他一头走进厕所,发现陈相公已经蹲在那里。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有删节)
【1】王二“发达起来”,有哪些原因?请简要概括。
【2】文章第⑤段写王二听书和推牌九,请说说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张汉在文章后半部分出现,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4】“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意蕴。
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3)人间如梦,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7)__________,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
(8)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论语》)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和答郭监簿咏雪
黄庭坚
细学梅花落晚风,忽翻柳絮下春空。
家贫无酒愿邻富,官冷有田知岁丰。
夜听枕边飘屋瓦,梦成江上打船篷。
觉来幽鸟语声乐,疑在白鸥寒苇中。
【1】简要分析首联是怎样“咏雪”的。
【2】结合诗句说说颔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3】有人认为诗中“疑”字用得佳妙,请结合最后两联简要分析。
4、
根据以下材料,按照要求作。
一项关于秦腔的保护与传承的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坚信秦腔不会消亡,虽然他们自己没有学,但认为总有人会热爱的。
“总有人会”已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对此,你有什么样的体验或感悟?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洗涤飘渺张...
- 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A....
- 《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今...
- 下列加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古巴官员表示,...
- 李白在《行路难》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告诫人们酒不解真愁的句...
- 咏“雪”: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
- “______,______”化用了李商隐《无题》...
- 下列句子中,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毕...
-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一句是:_...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些...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世界变得越来...
- 读书的方法很多,可精读、细读,也可如陶渊明《五柳先...
- 在文字①②③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强调“...
- 下列各句对文学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出现...
-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龙潭夜坐王守仁①何处花...
- 人生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当“义”与“生”不能...
- 下列各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尊古不...
- 咏“山”:______,______。(王安石《书...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他利用...
- 《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不能把开会积极...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借助比喻抒写离愁的名句是...
- 《送元二使安西》中表现送别时依依惜别之情的语句:劝...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
- 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
- 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演讲与辩论》语文选修第二单元《爱国要培...
-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
- 人教版语文选修《演讲与辩论》第五单元《交...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中学四校高三期中联考语文...
-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第...
- 浙江慈溪市高三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江西省九江市十校高三联考一语文卷(解析版...
- 江西重点中学赣中南五校高三第一次联合适应...
-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
- 《影视名作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课《魂...
- 甘肃平凉庄浪县紫荆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九单...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六单元《...
- 山东省乳山市第一中学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三单元《...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
- 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天津卷)
- 人教版语文选修《演讲与辩论》第六单元《盅...
-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中高三月考语文试卷(解析...
- 湖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
- 湖南石门县一中高三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五单元《...
- 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七单...
- 江苏南通如东县等高三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
-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单元《...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五单...
- 江苏沭阳县潼阳中学高三月调研语文试卷(解...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
-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