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名字由来的五种说法
来源:查字典起名网 发布时间: 2017-05-18
中关村作为中国的硅谷。关于中关村这一地名的由来,曾有不少学者追溯寻源,但说法不一,争议很大,多以传闻为佐证,缺少翔实的史料记载。综合起来对中关村地名的来历主要有五种说法。
说法之一:由中湾村转化而来。中关村最早叫中湾,据说过去这里是永定河故道,有旱河流过。当地人称中湾,形成村落后,被称为中湾村,以后河道逐步消失,人们便谐音,把中湾村叫成了中关村。
说法之二:由中官茶庄演化而来。据传明朝的时候,一个很有权势的太监攒了一笔大钱,便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开了一个茶庄,起名中官茶庄,因太监不能经商,便以中官二字暗指此茶庄为太监所开。中字乃是内的意思,过去指宫中的太监。以后这茶庄附近逐渐形成村落,地名就被称为中官。清代末年在编制地图时,因为中官二字寓意太监,不太好听,故改为中关,并在后面加上村字,中关村这个地名就出现了。
说法之三:由居官屯演变而来。传说清漪园(现在的颐和园)和圆明园建成后,皇帝和皇后都非常喜欢里面的景致,一年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住在里面,并召见群臣和处理朝政。因这里离城里较远,大臣们怕早晨赶不过来,于是就在离清漪园和圆明园都不远的村子里租住民房过夜,人称居官屯。后来英法联军烧了清漪园和圆明园,大臣们就不在这里租住了,但居官屯这个名字却流传下来,以后被谐音,叫成了中关村。
说法之四:由中官坟讹化而来。据传清代的时候有一位总管大太监,在这里购置了几十亩地,打算以后作为养老和葬身之地。没过几年他就死了,还真被安葬在了这里,得名中官坟,中官二字在过去有太监的意思。以后又死了太监也往这里埋,时间长了,这一带成了专门埋葬太监的墓地。形成村落后,人们因忌讳坟而改称,并讹为中官村,以后又谐音为中关村。
说法之五:由中关屯演变而来。清代雍正年间,在蓝旗营辖区内设五关,东关在五道庙,西关在苏州街,南关在石板路,北关在成府,蓝旗营汛防居四关之中,所设之关是谓中关,此关扼住西南通向东北的要道。以后中关一带形成村落,被称为中关屯。后被改称为中关村。历史上是否有中关,又是一个什么样子,现在已无据可查。
中关村一词的由来北京著名的中关村,原先叫中官村。1954年我进入北京大学学习的时候,在现今中关村街向海淀拐弯的地方,有一间小瓦房,墙上还有用石灰写的中官村三个字。著名学者候仁之先生的助手告诉我,据他们调查,当地老百姓有把这一地名叫做中官儿的,音讹又称中湾儿,前些年曾有文章称该地原叫中官屯,侯先生的助手疑为中官邨(村的异体)之误。中官指太监。《汉书高帝纪》:诸中官、宦者令丞,皆赐爵关内侯,食邑。颜师古注:诸中官,凡阉人给事于中者皆是也。在清代,中官村是太监居住的地方。解放后选择这里建中国科学院,觉得中官二字不好,北师大校长陈垣先生提出改名中关村。现在中关村名传海内外,年轻人已很少知道这一掌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