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网 起名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 > 起名网 > 起名故事 > 云南省大理市的历史由来与发展

云南省大理市的历史由来与发展

来源:查字典起名网  发布时间: 2017-05-18

云南省大理市的历史由来与发展1

【简介】

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亦是该州的首府。大理市地处云贵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作为古代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时间长达五百余年。1982年,大理被中国政府列为第一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市为中国首批十大魅力城市之首。

【由来】

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以减尔税粮米,宽尔徭役三载的诺言,联合滇东三十七部,灭了杨子贞的大义宁国,占领了大理地区,建立了号称大理国的新政权。段思平建立政权后,更易制度,损除苛令,实行新政,改革旧制,推行礼治,取国号为大理,就是要大大调理各方面的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理与治同义,大理即大治的意思。从此,大理一词便被沿袭成为以洱海为中心的白族地区的专有地名。自此,大理开始以国名在史籍中出现。据有关大理的史籍记载,大理一词源于南诏国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国号大礼。礼与理谐音,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的意思。

【发展】

先秦属西南夷。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置叶榆县,隶属益州郡。东汉时属益州永昌郡叶榆县。三国蜀汉属益州云南郡叶榆县。西晋时属宁州云南郡叶榆县。东晋属宁州河阳郡。南朝属东河阳郡。北朝周属南宁州。隋属南宁州总管府。

唐初属剑南道姚州辖河东州。开元二十四年(738年),南诏统一洱海地区,建立南诏国,定都太和城。大历十四年(779年)建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市)。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建都羊苴咩城。

元宪宗七年(1257年)置大理上、下二千户,属大理万户;置赵睒千户,属大理下万户。至元十一年(1274年)赵睒千户改置赵州;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大理上、下二千户合并改置太和县。太和县、赵州均属大理路军民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赵州更名赵喜州,寻复更名赵州。太和县、赵州均属大理府。清初沿明制,太和县、赵州均属大理府。

民国二年(1913年)4月,太和县改为大理县,赵州改为赵县。

1950年,设立下关区,以凤仪县下关镇和大理县的邻近下关镇的地区为其行政区域。下关区及大理县、风仪县由大理专区领导。1950年6月,将原属宾川令山分区的普和、洞壁、大湖西划归凤仪县。1951年3月14日,撤销下关区,设立下关市,属大理专区。1955年1月3日,下关市改为省辖市,由大理专署领导监督(注:实际下关市改为省辖市未执行,仍为大理专区领导)。

1956年11月16日撤销大理专区,设置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市、大理、凤仪县属大理州。1960年9月13日设立大理市,大理市属大理州。1962年3月27日撤销大理市。恢复大理县,以合并于大理市的原大理县、凤仪县、漾濞县行政区域为大理县的行政区域。1962年10月27日设立漾濞县。1983年9月9日撤销下关市、大理县,设立大理市(县级),大理市属大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