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 > 起名网 > 起名故事 > 关于风筝的历史由来与发展
关于风筝的历史由来与发展
来源:查字典起名网 发布时间: 2017-05-18
风筝,亦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闽南语称风吹。古代称之为鹞,北方谓之鸢。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的,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漂浮的制品。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哨子,其鸣如筝如琴,故称风筝或风琴。现代以风筝作为统称,包括没有哨子的纸鸢。
由来风筝起源于中国,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风筝并不是以纸制作,而是木制的。传说中第一个风筝为鲁班制作,称之为木鸢,《渚宫旧事》记载鲁班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春秋时鲁班削竹为鸢,砍木为鹞,始有风筝之雏型。
发展韩信剖蔑扎架,糊纸引线,乘风飞空,而始有纸鸢。
五代李邺在纸鸢上装竹笛、置丝舌,风动笛鸣宛如古筝,从此才有风筝之名。唐、宋以来,风筝达到兴盛时期。
明、清出现飞跃,由简单到复杂、精致、美丽;由民间传进宫廷和官宦之家。在京、津等地,当年那些穷孩子管自己扎的风筝叫屁帘儿,在宫廷视放风筝为放晦气。因风筝的祖国是中国,国外多以飞唐、飞龙誉之。
风筝问世后,曾和军事结过缘。公输般曾以木鸢窥探宋城,刘邦围项羽于垓下等,风筝都立下过汗马功劳。风筝还引起人类飞向天空的遐想,导致美国莱特兄弟于1899年设计制成第一架飞机。我东南沿海军民,每逢佳节用风筝捎上礼品,向金门、马祖同胞带去祖国的问候,表示炎黄子孙一家亲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