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多雨 海河流域需防范
中国天气网讯 进入7月以来,华北地区频繁遭遇强降水袭击,不仅造成多个城市内涝,还导致北京、河北等地出现重大人员伤亡。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公众气象服务首席段丽表示,华北已经进入“七下八上”(7月下旬8月上旬)主汛期,未来多雨的形势短时间没有变化,做好城镇及山区的防洪防暴雨工作至关重要。
“华北地区频繁的强降雨还加重了海河流域的防汛压力。”中国气象局专业气象台高级工程师赵鲁强表示,针对后续的降雨过程,海河流域相关部门需加强联动沟通,做好防范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及城市积涝等灾害的全面准备。
中国气象局专业气象台高级工程师赵鲁强接受天气网采访(刘文静 摄)
华北7月已现5次明显降水 后期防洪防暴雨至关重要
“进入7月以来,华北地区已经出现了5次明显的降水过程,分别是7月6日-8日、19日-20日、20日-22日、25日-26日、27日-28日。”段丽总结华北地区5次明显降水时表示,降水主要对内蒙古、京津冀等地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以7月20日-22日影响最为严重,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北京等都出现了50毫米以上的暴雨天气,其中北京仅21日全市普降大暴雨,房山河北镇还出现了460毫米的特大暴雨。
为何近期华北地区强降水如此频繁?段丽解释,每年华北主汛期有“七下八上”的特点,即7月下旬和8月上旬是华北暴雨多发时段。此时,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副高边缘的暖湿气流和北部的冷空气容易在北纬40°左右交汇,并给华北地区带来强降水。
根据最新气象预报,未来一周华北地区仍多降雨。段丽提醒,前几次的明显降水后,城区部分地区道路交通和地下排水系统还没有完全恢复,后续降雨可能会导致这些地区的积水情况进一步恶化;土壤含水量很大,还容易引发山区的山洪及地质灾害,同时对还在进行的救灾工作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后期做好城镇及山区的防洪防暴雨工作至关重要。”
段丽建议,降雨期间,防洪设施相对较弱地区的居民应减少外出,向高处转移,尤其是山区居民要特别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部分城镇前期已有明显灾情,后期仍要做好防内涝工作;居住室外帐篷的受灾群众及野外的施工人员要尤其注意防雷电;此外,驾车的市民如遇道路积水,不要着急涉水赶路,及时停车并移到高处,危急时弃车逃生。
频繁降水致海河流域防汛压力较大
“复杂的地形和华北雨季的特点使得海河流域容易发生灾情。”赵鲁强介绍,历史上海河流域曾多次发生洪涝灾害,给京、津、冀等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大困扰。
赵鲁强表示,海河流域地形复杂,西部太行山脉、北部燕山山脉,中南部是华北平原,一旦上游有强降水,就容易下泄,发生山洪;而目前正值华北雨季,降水频繁、雨量集中,“所以这里一下雨,平原容易积涝,山区易发山洪。”
近期华北地区频繁的强降水加重了海河流域的防汛压力。“尤其是7月20-22日的强降水,当时的雨主要集中在海河流域的中北部山区,降水导致土壤含水量增大,而且流域中的河塘库坝经过前两次降水过程,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增水,抗洪蓄水能力有所降低。”赵鲁强表示,目前的河道水位偏高,后期降水将会加重海河流域的防汛压力。
针对海河流域严峻的防汛形势,赵鲁强建议遵循“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原则,相关部门加强沟通联系,气象部门加强监测和短时临近预报,相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及时行动,公众也要听取指导和建议,遇强降水时不可大意,平时须多接受防洪、防涝及防御地质灾害方面的科普知识,增强自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