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等地雾霾最严重 PM2.5纳入考核
京津冀等地雾霾最严重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昨日表示,雾霾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出现的频次和程度最为严重。“监测表明,这些地区每年出现雾霾的天数在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记者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一开讲即讲雾霾。他说,这是记者们普遍要问的问题,也是大家都关心的。
今年以来,中国中东部地区反复出现雾霾,大气污染十分严重,给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群众健康带来较大影响。
“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吴晓青表示,这些问题的产生表面上看是不利气候条件这一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深层次原因则是中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所积累环境问题的显现,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过大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持续强化,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污染排放量的大幅增加,建筑工地遍地开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够,主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等多种原因,造成一些大中城市的雾霾不断发生。
“不但冬天有,夏天也时有发生,尤其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出现的频次和程度最为严重。”吴晓青分析,在这三个区域,虽然国土面积仅占中国国土面积的8%左右,却消耗全国42%的煤炭、52%的汽柴油,生产55%的钢铁、40%的水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排放量均占全国的30%,单位平方公里的污染物排放量是其他地区的5倍以上。
吴晓青提出,这些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既加剧了PM2.5的排放,更加重了雾霾的形成。“监测表明,这些地区每年出现霾的天数在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吴晓青称。
谈治理
京津冀等地PM2.5纳入考核
吴晓青强调,由此可见,我们已经为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如果我们不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不尽快调整产业结构,不尽快改变我们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要想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将非常困难。所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我们做的是尽快采取行动,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继续实施好第二阶段的国家环境空气网的建设。
二是更要突出重点地抓好重污染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必须针对重污染地区出重拳、用猛药,而且还要打组合拳,加强治理。在这些地区要进一步强化污染减排目标的考核和监督检查。我们已经明确了这些地区的减排目标,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重点区域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0年下降10%、10%、7%和5%。其中,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PM2.5纳入考核目标,而且在三区的PM2.5浓度要下降6%。
三是强化依法治理。积极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推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快落实大气污染治理责任;确保环保部门一定要切实履职到位。
回应“邀市长下河游泳” 的确有一些河流湖泊不适合游泳
吴晓青提到,日前习总书记曾风趣地讲,网民检验水质的标准是市长敢不敢下湖游泳。总书记的讲话既反映了党中央对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关心和重视,也反映了全社会对改善水环境的热切期待,还反映了地方党委、政府、尤其是一把手对水环境保护肩负的重大责任。
吴晓青指出,近年来,尽管各地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是目前确实还有一些河流、湖泊不适合游泳,部分地方水环境治理成效也不明显。这既有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因素,也有当地政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的影响。
“我曾经到很多地方考察水污染治理,看到有些地方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在辽河流域成功地改善了水环境质量,一些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提出‘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官,治官先治人’的铁腕治污措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把治污措施落到实处的要求。”吴晓青称。
吴晓青表示,环境保护部门下一步将依法履行好职责,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同时,还将督促指导和支持各地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改善水环境质量,让更多的河流、湖泊尽早适合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