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秋冬高速路“流动杀手”团雾
揭秘秋冬高速路“流动杀手”团雾
天气网讯 秋冬来临,气温明显下降,空气洁净度提高,正所谓秋高气爽。然而秋冬季高速公路“流动杀手”团雾造成多起交通事故,让不少家支离破碎。团雾像白色的幽灵一样,神出鬼没,难于预测,其出现的路段,白雾弥漫,能见度几乎为零,常常导致重特大交通事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揭秘团雾的今生前世
我们知道,空气含有水汽。当空气中容纳的水汽达到一定限度时,就达到饱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到某种温度时,空气中所含的水汽便多于这种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形成细微的水滴,与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结成水滴或冰晶,悬浮于空中,使空中水平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中国气象局气象专家介绍,从气象学意义上讲,团雾的本质是雾—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在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围内,出现的雾气更“浓”、能见度更低的雾。秋冬季昼夜温差较大、无风的夜间,或者是早6时至8时较容易出现团雾,其易出现的地域一般为地势低洼、空气湿度大的地区,与局部小气候环境关系密切。多是雨后山区高速公路,前提条件是昼夜温差大、无风。故团雾不仅能在大雾天气中常常现身,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于偏远的山区或农村。
与普通的雾相比,团雾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其一,与大雾弥漫有所不同,团雾的势力范围比较小,就像一朵落在地上的云彩,团雾外视线良好,团雾内四顾朦胧;其二能见度很低,一般只有10—20米;覆盖范围呈一段一段的形态,有的地方少,有的地方很浓;覆盖面积大小不一。表现为大的团雾覆盖面积长约五公里,小的团雾仅有一公里。
揭秘团雾“流动杀手”本色
团雾的外围可能视线还好,但进入团雾,能见度会急剧降低。团雾因其飘浮不定和能见度差的特点,被称为“高速杀手”。
>>>>>团雾再酿车祸:西延高速22车相撞 致4死3伤
让我们看看团雾的杀手本色吧!2012年6月3日清晨5时20分至40分,沈海高速公路盐城开发区段,因突发团雾,双向车道相继发生7起共约60辆机动车追尾事故,事故共造成11人死亡,30多人受伤,其中5人重伤;2013年6月4日6时许,在京港澳高速公路驻马店833至841公里路段,因突发团雾引发东西两侧16起交通事故。此次系列交通事故共造成京港澳高速56车相撞致14人死亡;2014年6月3日清晨5时20分至40分,沈海高速公路盐城开发区段,因突发团雾,双向车道相继发生7起共约60辆机动车追尾事故,事故共造成11人死亡,30多人受伤,其中5人重伤。19辆机动车受损……据交通部门统计,高速公路团雾路段的道路交通事故形式,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追尾事故,有的甚至是被多次追尾。
可见,高速公路上团雾的出现,往往伴随着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团雾被冠之以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恶名。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团雾的特性就造成了其在高速公路上多发,是其本身与周围大范围的大气环境并不是很匹配,它不仅能在大雾天气中现身,就是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在局部区域内出现。
其次,视觉的明暗适应特性是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原因之一。我们知道,人类眼睛具有视力、视野、立体视觉、明暗适应、色觉、眩目等生理特性,这些特性对于交通安全来说,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团雾路段的交通安全,影响最大的就是眼睛的明暗适应特性。明适应就是人们从暗处走到明处,人的视觉感受性逐步提高的过程,不同的人用的时间不同,一般情况下一分钟可以完全恢复;而暗适应就是由明到暗,人的视觉感受性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比明适应慢的多,一般情况下15分钟恢复一半,40分钟后才能完全恢复。正是由于人类视觉的明暗适应特性,使得驾驶人在由明朗的路段一下进入团雾路段时,能见度迅速降低,眼睛不能及时适应,视力得不到及时恢复,造成交通事故多发。
再次,人类的知觉会因参照物的不同而产生错觉,也是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人类大脑中的反映,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对于交通安全来说,作用最大的就是运动知觉,它是指人类对物体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由于驾驶人选择参照物不对,极易产生运动错觉。比如驾驶人在驾驶车辆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根据先前的车速来估计当前的车速,这样减速时驾驶人就会低估车速,而加速时就会高估车速。
正是由于人类的这一知觉特性,当驾驶人驾驶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由明朗的路段驶入团雾路段时,虽然本能地采取制动措施以降低车速,但往往会产生知觉错觉,低估进入团雾路段的车速。这就非常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最后,人类的反应特性也是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反应特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反应时间和反应的准确度。反应时间是指从刺激到产生反应之间的时距,分为单纯反应时间和选择反应时间。
选择反应时间就是指在道路交通活动中,驾驶人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接受到各种各样的交通刺激信号,并对其中影响交通安全的信号做出反应,这个反应时间越短,越有利于交通安全,越不容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选择反应时间的长短,与刺激信号的辨别难度有关,辨别难度越大,反应时间越长。当车辆驶入雾区后,四周一片白茫茫,降低了车辆给驾驶人的刺激强度,增大了辨别难度,驾驶人很难从周围的环境中把车辆辨别出来,也就是使驾驶人的反应时间变长,从而延长了车辆的制动非安全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增。
此外,还要考虑驾驶人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与团雾区能见度低的负面效果相互叠加,这也是造成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团雾开车注意事项 ?馕矶喾⒙范?/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