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网 >> 天气 >> 天气资讯 >> 农业资讯 >> 2006年川渝遭受特大伏旱

2006年川渝遭受特大伏旱

  2006年全国降水总量较常年略稍偏少,其中东北西南部、华北中部、西北东北部及内蒙古东部、山东半岛、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南部、广西西南部、甘肃中 部等地偏少2~5成,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2005年秋季至2006年冬季。华南大部分地区持续少雨,一度出现了较严重的秋冬连旱;2006年3、4 月,华北、西北东部及云南等地温高雨少,发生了严重春旱。夏季,重庆、四川降水持续偏少,并遭受罕见高温热浪袭击,出现特大伏旱;东北西部、江淮、江汉、 西北东部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夏季也出现阶段性干旱;秋季,我过中东部大部地区由于持续少雨且温度偏高,发生了大范围秋旱。2006年,受旱面积较大或旱情较重的省(市、区)有:重庆、四川、云南、湖北、广西、河北、山东、宁夏、甘肃、内蒙古、黑龙江、辽宁等。

  川渝特大伏旱

  



2006年四川盆地变火炉

  2006年夏季(6~8月),重庆、四川持续高温少雨,两省(市)夏季平均降水量为345.9mm,只有常年同期的 67%,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同时,重庆、四川盛夏(7~8月)平均气温之高也创1951年以来同期之最。重庆、四川部分地区高温日数持续之 长、强度之大,均创下了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极值。持续高温少雨导致土壤失墒快,伏旱迅速发展加重,重庆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伏旱、四川出现 1951年以来最严重伏旱。其中8月16日,长江重庆站水位一度退至3.03m,比百年历史最低记录还低0.57m。江河水位持续走低,对水运、水利发电等造成一定影响。

  重庆

  2006年重庆市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高温干旱灾害,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影响巨大。8月底,干旱造成重庆市水利工程蓄水不足9.5亿立方米,仅占应蓄水量的 33%左右,全市2/3的溪河断流,275座水库水位处于死水位。干旱还导致各行业生产与居民用电大幅增长,8月份重庆市用电增长幅度高达40%,另一方 面,干旱缺水使水利发电量减少120万千瓦,此外,火电机组在高温酷热环境下长时间运行也频频发生故障,致使全市电力缺口100万千瓦以上。重庆全市因旱受灾人口达2100万人,有820.4万人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132.7万公顷,绝收37.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90.7亿元,其中农 业经济损失66.4亿元。就粮食生产而言,大春粮食损失300余万吨,比常年减产约30%。

  四川

  截止2006年8月30日,全省水利工程蓄水41.55亿立方米,占蓄水计划的52%,比2005年同期少蓄29.11亿立方米;旱情最重的南充、遂宁两 市蓄水量分别为6.55亿立方米和1.04亿立方米,分别占计划蓄水量的42%、33%;小型水利工程干涸率达到66.2%。全省有700多万人出现临时 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旱206.7万公顷,成灾116.6万公顷,绝收31.1万公顷,损失粮食481.4万吨;伏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5.7亿元,其中 农业经济损失108.0亿元。(关注2013干旱,就请关注天气网干旱专题 zhuanti/ganhan/)

资讯分类

出行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