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网 >> 天气 >> 天气资讯 >> 农业资讯 >> 2004年东北三省遭受严重的春夏连旱

2004年东北三省遭受严重的春夏连旱

  2004年我国降水量较常年稍偏少,其空间分布呈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其中海南、广东、江苏、广西、陕西、福建、江西、甘肃、宁夏等省(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3成,另外,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的交汇区域、新疆南部等地降水量比常年偏少3-5成。降水量偏多1-2成的省区只有山 东、西藏、重庆、及新疆北部和西部、青海中部等地。2004年除西北地区东北部发生严重春旱,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发生百年一遇春夏连旱,以及华南、长江 中下游地区发生195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秋旱之外,全国其余大部分地区降水分布比较均匀,土壤呈现干湿交替,未发生大范围持续性干旱。其干旱时空分布特征为:西北东部和华北西部干旱主要出现在3-4月,东北干旱主要出现在2-6月,东北东南部10-11月再次出现秋旱;7月下旬-8月上旬四川东部、重庆、福建东部、浙江北部、江苏南部一度出现伏旱;9-10月华南、长江中下游出现严重秋旱,其中广东、海南发生秋冬连旱。全年受旱面积较大或旱情较重的有广西、广东、吉林、内蒙古、宁夏、黑龙江等省(市、区)。总体来看,全国持续性干旱范围偏小,损失偏轻,受灾面积远低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水平。

  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辽宁西北部发生严重春夏连旱

  

  1月1日~6月中旬前期,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辽宁西北部降水持续偏少,半年来上述区域(43站)平均降水量仅有58.6毫米,较 常年同期偏少5成,为1951年以来同期极小值,根据统计,上述地区如此长时间降水量偏少的气候事件属于百年一遇极端气候事件。

  与此同时,6月上中旬这些地区气温异常偏高,区域平均最高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3.3℃,仅次于1982年,为1951年以来次高值。酷热的天气使该地区的旱情进一步加重。与北方大旱的1965年同期相比,东北地区的轻旱范围小于1965年,但重旱范围已经超过1965年。(关注2013干旱,就请关注天气网干旱专题 zhuanti/ganhan/)

资讯分类

出行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