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网 >> 天气 >> 天气资讯 >> 农业资讯 >> 强对流天气的灾害性天气之“雷暴”是什么?

强对流天气的灾害性天气之“雷暴”是什么?

  雷暴(Thunderstorms)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通常伴随着滂沱大雨或冰雹,而在冬季时甚至会随暴风雪而来,因此属强对流天气系统。

  

  形成雷暴的积雨云发展旺盛,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很复杂,但总的说来,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云的中、下部以负电荷为主,云的下部前方的强烈上升气流中还有一范围小的正电区。因此,云的上、下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产生放电,这就是平常所见得闪电现象,放电过程中,闪道中的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当云层很低时,有时可形成云地间放电,这就是雷击。因此,雷暴是大气不稳定状况的产物,是积雨云及其伴生的各种强烈天气的总称。

  雷暴的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单个雷暴的生命史一般不超过2小时。我国雷暴是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多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冬季只在我国南方偶有出现。雷暴出现的时间多在下午。夜间因云顶辐射冷却,使云层内的温度层结变得不稳定,也可引起雷暴,称为夜雷暴。

  雷暴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一般伴有阵雨,有时还会出现局部的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强雷暴天气出现有时还带来灾害,如雷击危及人身安全,家用电器、计算机机房直接遭雷击或感应雷的影响而损坏,有时还引起火灾等。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云中,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某些云团带 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或建(构)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云团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一般为25-30KV/cm),开始游离放电,我们称之为“先导放电”。云对地的先导放电是云向地面跳跃式逐渐发展的,当到达地面 时(地面上的建筑物,架空输电线等),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在主放电阶段里,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会出现很大的雷电流(一般为几十千安至几百千安),并随之发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这就形成雷电。

  雷暴天气注意事项

  1、留在室内。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切勿游泳或进行其他水上运动。离开水面及找寻地方躲避。

  3、避免使用电话或其他带有插头的电器,包括电脑等。

  4、切勿接触天线、水龙头、水管、铁丝网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5、避免用花洒淋浴。

  6、切勿处理以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7、切勿站立於山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树木或桅杆容易被闪电击中,应尽量远离。闪电击中物体后,电流会经地面传开,因此不要躺在地上,潮湿地面尤其危险。应该蹲著并尽量减少与地面接触的面积。

  8、远足及其他户外活动人士,应随身带备收音机,不断留意天文台发出的最新天气消息。

  9、留意暴雨可能随时出现,切勿在河流、溪涧或低洼地区逗留。

  10、驾车人士如驶经高速公路或天桥,应提防强劲阵风吹袭。

  11、海上的小艇应小心提防狂风或水龙卷袭击。如遇上龙卷风,应立即躲入坚固的建筑物内。要远离窗户、蹲伏在地上并用手或厚垫保护头部。如在室外,应远离树木、汽车或其他可被龙卷风吹起的物件。

  

资讯分类

出行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