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阅兵的由来与历年阅兵
每10年国庆,都有一次盛大的阅兵仪式,大家是否还记得09年的国庆阅兵呢?那浩大的阵势,那整齐的队伍,震惊了中外人民,不仅武器装备的先进,还有民族的气势,都在当时得到了盛大的展示,那国庆阅兵是怎么来的呢?历年的阅兵又是怎样的呢?和天气网小编一起来感受伟大的国庆阅兵模式吧。
“阅兵”这个名称是从汉代以后才开始叫起来的。在汉代,定期间兵常与立秋之日“祭兽”一起进行,其中增加一些打斗的内容。以后,各个建朝时间较长的朝代都有类似定期或不定期的阅兵仪式。我国最早的国庆阅兵是中华民国国庆阅兵,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10月10日便成为国庆日,每年都要组织庆祝活动。1912年10月10日上午,北平举行了阅兵仪式,袁世凯派段祺瑞进行了阅兵,袁世凯穿着军服就登上了检阅台,历时一个多小时。后来1913、1914年也都举行了阅兵。1915年袁世凯忙于复辟,因此没有阅兵,1916年恢复阅兵。
从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至二零零九年建国六十周年,共举行了十四次国庆阅兵。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九年建国十周年,共举行了十一次国庆阅兵。此后,连续二十四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
直到一九八四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央决定恢复阅兵,并于一九八四年国庆三十五周年时举行大型的国庆阅兵式。一九九九年,党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世纪阅兵式,庆祝祖国五十年华诞。
阅兵是展现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
1950年国庆阅兵 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次国庆阅兵
当时的天安门广场时称人民广场,新闻媒体在报道这一年庆祝活动时,冠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国庆节”的称呼,这一“届”的称谓一直沿续到1954年国庆节。1950年庆典大会首先举行了阅兵式,由阅兵司令朱德检阅陆海空三军和公安部队。朱总司令乘检阅车检阅部队之后,返回天安门城楼宣读命令,接着进行分列式。由此至1959年国庆,阅兵基本按照这一年的程序进行。
1951年国庆阅兵 走在最前面的是军事学院的学员
这次阅兵走在最前面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学员,他们都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我军高级指挥员,当时正在军事学院学习军事科学。接着是各军校的学员方队,然后是各军兵种部队。这种以军事学院方队为“龙头”的队列排序方法,一直延续到1959年。
1953年国庆阅兵 引人注目的是各种口径的大炮
拖拉机牵引着巨大的加榴炮隆隆而过。“拖拉机拖炮”的摄影照片,是当时风靡全国的佳作,后来成为了那个年代国庆阅兵的经典之作。
1954年国庆阅兵“逢五小庆”的年头
这年,全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刚刚胜利闭幕。因此,其阅兵规模是新中国成立后较大的一次。受阅部队从全军60个单位抽调编成,共10384人。徒步方队由200人编成,横排面20人,共10个排面。骑兵受阅部队来自内蒙古草原,功臣模范占50%,他们共编成6个方队,每个方队都是毛色相同的军马,侧面看,骑兵和战马各成一直线,队形整齐。坦克、火炮每方队横排面4台车(炮),共4个排面,三轮摩托车横排面6辆,共27个排面。受阅航空兵由111架作战飞机编成,由3机按三角形编队,通过天安门广场的高度为600米,航速每小时为400~650公里,这对中国年轻的飞行部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1955
人民解放军将士换了新装
受阅部队指战员,身着崭新的新式军装 ,佩带军衔肩章、领章,军容严整地通过天安门广场。刚授衔的元帅和大将等,在阅兵结束后,兴致很高地在天安门城楼上合影留念,这些照片成为开国将帅们着新军装、为数不多的珍贵图片,有的还成了将帅们的标准照,照片上他们个个露出会心的微笑。
1956
这次阅兵是新中国前12次大阅兵中惟一一次冒大雨阅兵。这天的北京从清晨就开始下雨,受检阅的队伍在雨中进行,分列式开始时,雨下得更大了,天安门广场成了一片汪洋,指战员们的衣服全被雨打湿了。他们身上蒸发出的热气,成了一层乳白色的薄雾。他们踏着军乐的节奏,高挺胸膛,踏起水花,齐步向前。指战员们所乘坐的都是第一批出厂的国产"解放牌"汽车,雷达探照灯也初次公开亮相。由于下雨,原定参加阅兵式的国产喷气式飞机未能参加受阅。
1957
国外来宾空前多
这次阅兵引人注目的不是受阅部队,而是国外来宾空前的多。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及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参加检阅,应邀来我国访问的匈牙利、保加利亚、印度尼西亚、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缅甸等国的客人也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检阅,还有应邀前来访问我国的50多个国家的外宾、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以及在华外国专家等也观看了阅兵式。
1958年国庆阅兵“战争气氛”较浓
1958年8月底,炮击金门作战刚刚打响,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乘车检阅了陆海空三军。这次阅兵的分列式中有基干民兵队伍,他们中许多人是来自太行山、白洋淀等革命老根据地的民兵杀敌英雄,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用土枪、土炮、“铁西瓜”打败过敌人。这天,他们精神焕发,步伐整齐,全部装备着新式步枪。谁能想到他们只训练了20多天就参加了阅兵。
59年国庆阅兵“逢十大阅”的年头
此次阅兵规模比以往大,准备工作也比较早。当时,天安门广场已扩建一新,整个广场较5周年国庆时扩大了两倍半,达40万平方米。北面是雄伟的天安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正南,使10周年国庆大典更加宏伟壮观。
这次阅兵与5周年国庆阅兵相比,取消了骑兵、三轮摩托车和口径在100毫米以下的地炮、高炮方队,徒步方队横排面由20人增加为24人,受阅总人数增加三分之一。受阅部队由15个徒步方队、14个车辆方队和6个空中梯队组成。空军受阅编队由5周年时的3机增加到5机,飞机总数由111架增加到155架,受阅飞行高度降低100~150米,这都对受阅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阅兵的装备数量大大增加,且受阅轻重武器装备绝大部分已实现了国产化,标志着中国军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装甲兵方队,装备了中国制造的59式中型坦克,这是我国制造的第一代主战坦克,当年定型,当年投产,当年装备部队并参加国庆阅兵。飞过广场上空的是由中国制造的歼5型飞机组成的梯队。阅兵规模比往年大,但用的时间却只有58分钟,这表明阅兵组织工作比往年更周密、更细致、更成熟。
1984年国庆阅兵 第一次国防力量大检阅
1983年11月中旬,在邓小平副主席的亲自部署下,中共中央书记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布置35周年国庆的庆祝和阅兵筹备工 作导弹189枚,坦克装甲车205辆,火炮126门,火箭布雷车18辆,轻武器6429支(挺),汽车2216辆,组成46个方(梯)队。其中地面方队42个。每个徒步方队为14个排面,每排25人,共计352人(包括领队两人),比10周年国庆阅兵增加4个排面、110人。除战略导弹方队为4个排面,每排3辆车,加上两辆指挥车,共14辆车外,其他车辆方队均为4个排面,每排4辆车,加上两辆指挥车,共18辆。空中梯队共有4个,最大的机群为9机编队,比10周年空中编队增加4架飞机。
1999年国庆阅兵 参阅军种全,兵种多
1999年的阅兵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迈向信息化的人民军队.参阅军种全,兵种多。这次参阅的陆、海、空、二炮、武警和地方武装,代表了我国武装力量构成的所有成分。这次国庆大阅兵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参阅部队都是精锐之师,这样的规模和阵容,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1999年参阅的地面方队42个。
地面方队中徒步方队17个,仪仗队方阵带领,依次是将校方队、陆军院校方队、海军院校方队、空军院校方队、步兵方队、陆军方队、水兵方队、海军陆战队方队、飞行员方队、空降兵方队、女兵方队、武警方队、特警方队、预备役方队、男民兵方队、女民兵方队。
2009年国庆阅兵
2009年10月1日上午10:00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多种新式武器接受检阅,这是中国第14次、也是新世纪的第一次阅兵。新中国六十年国庆阅兵,新武器、新装备、新方队,以恢宏、磅礴之势,再度震惊世界,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
国庆60周年阅兵10月1日上午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式由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8000余名官兵组成的受阅方阵。10时09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陪同下,乘红旗牌检阅车检阅了在长安街威武列阵的44个地面方队。
此次国庆阅兵分列式展示了56个方(梯)队,寓意着中国56个民族团结和谐、万众一心。其中徒步方队14个,装备方队30个,空中梯队12个。与1999年国庆首都阅兵相比,减少了徒步方队,增加了装备方队;减少了陆军方队,增加了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等军兵种方队;减少了参阅兵力总体规模,增加了高技术和特种兵方队。
更多国庆节旅游,国庆节天气信息,尽请关注天气网》2013国庆节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