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管效应

狭管效应,(The effect of narrow),又称为峡谷效应,是指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

液体在管中流动时,经过狭窄处时流速加快。气流在地面流经狭窄地形时类似液体在管中的流动,流速也会加快,并因气体具有可压缩性,密度也会增大。地球上山地的许多风口和许多地方出现的地形雨都与气流经过狭窄地形密切相关,由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
1、峡谷地形,自然的峡谷地形可对风速产生影响,引发狭管效应。2、高层建筑引起狭管效应,就像峡谷里的风总比平原风猛烈一样,城市高楼间的狭窄地带风力也特强,易造成灾害。一些楼间窄地的瞬间风力就大大超过七级,以至于行驶的汽车都会打晃。城市“峡谷风”是各大城市面临的新问题,有关国际组织已将其列入大都市面临的20种新的城市灾害中。

狭管效应的威力大小,与一个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间距、建筑物的位置有着密切关联。高层建筑物越多、体积越大、间距越近,出现“狭管效应”的机会越大,反之则越小。
首先是天气系统影响,如寒潮、沙尘暴、台风等,会引起大范围、大规模的空气流动,但这只会出现大风,还不能造成这么激烈的破坏现象。第二个条件就是当地地形了。此次出事地点是天山南北向的峡谷地区,大风经过这一地形也就是风口时,经过“狭管效应”的迅速放大,风力将成倍加大,其破坏力十分惊人。

2013年4月6日下午4点多钟,有位姑娘在杭州市区走着走着被风“吹起来了”,“我刚刚被风吹起来了,双脚离地,连带采访本一起飞起来了……我表示这真是神奇的体验。”她拿着采访本,在杭州城站火车站附近,正由南往北过西湖大道:“因为绿灯快要转红灯了,所以急着过马路,就是那么两脚交替抬起来的一瞬间,感觉整个人离地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她说自己“被风吹起来”不是大家理解中的被风吹得飞起来的那种,而是有明显的双脚离地的感觉。姑娘身高1.55米,体重84斤左右,还从来没碰到过这种事。
甘肃河西地区由于地形造成的狭管效应,导致近地面风速又有明显的增强,河西地区出现了强沙尘暴或特强沙尘暴。每年3—5月,蒙古气旋的活跃和冷空气活动的频繁,易产生大风天气;沙漠地区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极易于促成沙尘暴的形成。

风遇到高层建筑时会改变方向,下沉的风受楼与楼的阻挡,通道变窄,气流穿过时受到挤压,当降到行人的高度就会形成涡流风 、穿堂风和角流风三个大风区。
道路两旁高低错落的建筑物构成了街道峡谷,这些风往往都汇合在街道峡谷里,出现乱流涡旋风和升降气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街道风,对于这样的街道风只有保证一定的街道宽度,增加足够的绿化带作为防风隔断,才能减少街道乱流涡旋风和升降气流对人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