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网 >> 天气 >> 气候百科 >> 立秋
天气网气象百科
初雪 东北季风 低气压

立秋

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至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立秋这天除了贴秋膘、啃秋、戴楸叶、喝红豆汤,中国各地还各有不同的习俗。

目录

[隐藏]
1 简介
2 时间
3 气候
4 习俗
  1. 4.1 贴秋膘
  2. 4.2 啃秋
  3. 4.3 秋社
  4. 4.4 秋忙会
5 农事
6 养生
7 相关诗词 
8 谚语

立秋 - 简介

立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 - 时间

立秋日期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5,20世纪=8.35。

举例说明:2088年立秋日期=[88×0.2422+7.5]-[88/4]=28-22=6,8月6日是立秋。

例外:200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立秋 - 气候

立秋后暑气还是一时难消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

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仍是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

立秋 - 习俗

贴秋膘的菜肴

立秋这天除了戴楸叶、喝红豆汤,中国各地还各有不同的习俗。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通常就会出现大麻烦:体重大都要减少一些。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贴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

立秋“啃秋”
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的生活习惯,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乡下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心情舒畅的啃秋行为,所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目标已完成,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恫患?肥?骸按松碓缸骶?已啵?锷绻槭币膊还椤!痹谝恍┑胤剑?两袢粤鞔?小白錾纭薄ⅰ熬瓷缟瘛薄ⅰ爸笊缰唷钡乃捣ā

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实现目标是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其他

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

立秋 - 农事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
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

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立秋 - 养生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候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中医认为立秋的养生要诀是,护阳养心防暑湿。夏日和长夏时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天气火热而生机旺盛,即人体新陈代谢处于最旺盛之时。现代生活常见的是用空调冷饮来消暑,而过分依赖空调冷饮则会伤害体内的阳气。中医常说“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在赤日炎炎之时仍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具体来说要注意摄入适当的补养之物,同时可多进搭配适当的汤水和粥品,这不但能清凉解暑、生津止渴,还能补养身体。

此外,还要保证睡眠时间,有条件的都要午睡。夏养心的“心”并非完全现代医学里“心脏”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脏在内“主神”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因为气温过高则容易使人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情况,所以这养心也是防止情绪起伏,甚至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春夏防暑湿、秋冬防肺燥”,这是广东民间总结出本土地域特点的四季养生要素,涉水淋雨会造成水湿之邪气入侵人体;多食甘腻之品会造成水湿内停机体之患。因而防“暑湿”的“湿”是既要防外水湿之邪气,亦要防水湿内停之患。

立秋养生“三字经”

“收”字诀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中医认为,养生必须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秋季养生的原则,务必一切要以“收”为要。

心情“收”:所谓“伤春悲秋”,所以一定要注意收敛心情,主动排解郁结,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起居“收”: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

运动“收”:在秋天不宜做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尤其是老年人、小孩和体质虚弱者。

“燥”字诀

立秋时节既要防夏的“暑”和“湿”,又要防秋的“燥”。入秋后空气逐渐干燥,空气湿度降至低于人们生活所需限度以下,因而“燥”是秋的主气,其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初秋)和凉燥(深秋)。所以秋季应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因为多数水果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

“补”字诀

经过一个炎热的夏天,消耗的大量体力极需补充营养。因此,很多人选择在秋天使劲进补。中医专家表示,秋季进补虽好,但最忌“大补特补”。这是因为经历了漫长的高温天气,人们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因此,贸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不能一下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所以,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

立秋 - 相关诗词

【立秋】刘翰(宋)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前一日览镜】李益(唐)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立秋】徐书信(当代)

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与君携手花间舞,夜露沾鞋又湿衣。

立秋 - 谚语

·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立秋之日凉风至。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
·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雷打秋,冬半收。
·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秋不凉,籽不黄。
·立秋十天遍地黄。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
·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立了秋,便把扇子丢。
·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场秋雨要穿棉。
·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
·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
·秋天宜收不宜散。
·秋不食辛辣,不食肺。
·六月立秋紧“丢丢”,七月立秋秋里游(闽南)。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江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