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山东邹城曰“邀厕姑”,广东曰“请厕坑姑”,杭州曰“召厕姑”,苏州、绍兴称“坑三姑娘”。绍兴有的是在灰仓里迎请,故称“灰接姑娘”,苏州有些是在门角迎请,故叫“门角姑娘”。有的则因取象之物不同,而给以不同名称,如江西用瓜瓢象征紫姑,故称之为“瓜瓢姑娘”,同样道理,浙江宁波称“筲箕姑娘”,浙江海宁称“箩头姑娘”,还有称“笤帚姑”、“针姑”、“苇姑”者。湖北监利、陕西凤翔等地则直称“紫姑”。总之,因迎请紫姑的方式、地点不同,紫姑厕神有种种不同的名称。各地迎请紫姑的内容和目的不外两点。一是占卜蚕桑及众事。刘侗等《帝城景物略》谓“三祝”后,“神则跃跃,拜不已者,休(吉);倒不起,乃咎也。”福建有些地区,从占卜吉凶之义又形成另一习俗。清施鸿宝《闽杂记》云:“闽俗,妇女多善扶紫姑神。上诸府则在七月七日,称为姑姑,下诸府则在上元夜,称为东施娘。又下(诸)府未字少女,多于是日潜揭门前所贴春联,于紫姑前焚之,以为他日必得读书佳婿。”二是作“射钩”之戏。具体作法已不详。据《酉阳杂俎》《梦溪笔谈》等载,还有请紫姑作诗、写字、下棋等游戏。
上一篇: 郑云娘 | 下一篇: 珍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