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周必大

周必大

  其曾祖:衎(原名洙)官居朝奉郎,妣郭氏,生有二子,长子:诜,官居江西吉州通判、左朝散大夫,妣潘、李、张氏,安居吉州;次子:讽,贡士。

  其祖(爷):诜,生六子,各为:利见、利建、利用、利谦、利有、利永。

  其伯父:利见,官居右宣教郎。

  其父:利建,官居左宣教郎、太学博士,妣王氏生有二子一女:必大、必强、三叟。

  周必大三世俱赠太师益国公;妣俱赠益国夫人。

  其外祖父平江府治,外祖母封卫国宋夫人。

  周必大必大公于靖康元年(公元1126丙午年)七月十五(中元日)巳时在平江府治生下。其弟必强次年出生,妹夭折。

  从周必大成长的经历来看,他的一生历经坎坷,波折无数。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公四岁,父利建随侍高宗皇帝在维扬,卒于扬州,年三十八岁,可惜年壮亡故。公四岁丧父,从及陈学,由母亲督促他读书;未想,十二岁时母亲又去世了,只好跟随伯父去广东;十四岁回庐陵,不久又随伯父辗转各地。青少年时的生活飘泊不定,但他刻苦勤学,终于成才。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辛未年)时,周必大年二十六岁,中进士,授左迪功郎、徽州司户参军。同年,娶司封郎官王葆之女为妻,之后又回到江西。

  绍兴二十七年(1157),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循左修职郎。正月生一子,名纶(又名珙)。

  绍兴三十年(1160),召为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合门事,奉祠。弟逝,年三十三。

  乾道四年(1168),除权发遣南剑州。

  乾道六年(1170),除秘书少监兼权直学士院。

  乾道八年(1172),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

  淳熙二年(1175),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

  淳熙七年(1180),除参知政事。

  淳熙九年(1182),除知枢密院事。

  淳熙十一年(1184),创行内外诸军点式法,震慑外敌,安定边防,帝特赐羊酒米面庆公生辰。

  淳熙十二年(1185),命宰相枢密使。七月十五日,帝复赐羊酒米面庆公生辰。

  淳熙十四年(1187),文德殿宣麻转光禄大夫、右丞相。三月迁右相府。《神道碑》云:“以国事为己任,进退人才,一本公道,养民择守,忧边训兵,仰赞睿谟,虑周而敏,被遇日隆。”又云:“孝宗皇帝在位二十八年,厉精求治,久而不倦,圣德日新,光绍祖宗。宰相凡十有五人,明良会遇,可谓盛矣。求其相为始终,全德备福,未有如益国周文忠公者。”

  淳熙十六年(1189),文德殿宣麻,转特进左丞相,进封许国公。

  绍熙四年(1193),改判隆兴府。

  庆元元年(1195),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

  庆元三年(1197),其子纶倅临州,公作《送纶丞郡临川十以箴》。箴云:“莅官以勤,持身以廉。事上以敬,接物以谦。待人以恕,责己以严。得众以宽,养和以恬。借谨以独,询谋以佥。

  嘉泰元年(1201)韩侂胄弹劾必大公为伪学罪首。

  嘉泰三年(1203)十月公之子纶除大理司职。十七日妻益国夫人王氏卒,享年六十九。

  嘉泰四年(1204)十月卒于正寝,年七十有九。朝廷闻之,赠必大公为太师,宁宗辍朝两日,赐银千两、绢千疋。

  开禧三年(1207),赐谥文忠。《谥诰》云:公“道德文章为世师表,功名始终,视古名臣为无惭也。......在位最久,得军最专。......谨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廉公方正曰忠。’考行易名,裒时二美,岂无他人?莫如公宜。请谥曰文忠。......谥,行之则也。曰文曰忠,谥之至美者也。......二月十五,三省同奉圣旨......奉敕宣赐曰文忠公。”

  嘉定元年(1208)十一月,宣赐宁宗御书“忠文耆德之碑”六字,并诏词臣撰书碑铭。《忠文耆德之碑》云:“嘉定元年,公之子纶告于朝,......天子曰:‘嘻!此四朝宗臣也!’谥以‘文忠’,御书‘忠文耆德之碑’以赐,且诏臣钥为之文。”

  周必大一生功绩显赫,名誉远播,是一位极富才干的政治家。无论辅佐朝廷或主政地方,他“立朝刚正”,言事不避权贵,处事有谋,治政勤奋。且主张:一要强兵,并制订“诸军点试法”,整肃军纪;二要富国,主张大力发展商贸业,以增加收入;三要安民,以民为本,减赋赈灾;四要政修,要择人才,考官吏,固职守。以上作为皆表现了周必大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且终其一生,始终秉持刚正不阿,清廉执政,爱国爱民的作风。周必大还是是一位“九流七略,靡不究通”的文学家。诗词歌赋,“皆奥博词雄”。书法“浑厚刚劲,自成一体”。必大公著有《玉堂类稿》等八十一种,共一百三十四万余言。后人将其遗作辑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计二百卷,其中《玉堂大记》、《二老堂诗话》选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周必大用时四年,主持刊刻了宋代著名的四大类书之一的《文苑英华》计一千卷,还刊刻了《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使《欧集》自此以后有定本,且得以保留至今。“周必大刻本”被历代名家奉为私家刻书的典范。

上一篇: 张九龄 下一篇: 赵鼎

网友关注

诗词搜索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毛泽东李世民武则天 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