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郑思肖

郑思肖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自喻,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事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郑思肖(1241~1318年),原名少因,南宋亡后改名思肖。字忆翁(亦称亿翁),号所南,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祖籍连江县透堡东导村(今为塘里村)。父郑震,号菊山,为人正直,反对权奸。嘉定十三年(1220年),菊山携眷出闽,游学四方,始定居杭州。宝祐二年(1254年)又举家徙居苏州。思肖于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生于杭州.自幼随侍父侧读书。家庭影响甚深。从小就懂得砥砺气节,后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宏词科。他“博学多技能,为文不以草”、“刚介有志节”,身处乱世,以国家大事为重,以国势凌夷为忧。南宋至咸淳之际国势危如垒卵。咸淳五年(1269年)思肖以太学生身份。曾向朝廷献策抗敌,因"语切直,犯新禁"当权者摒而不纳。 宋亡后,他隐居苏州承天寺,立誓不做二臣,不当元朝顺民而改名“思肖”,寓意“思赵”;字“忆翁”,寓意不忘祖宗故国;号“所南”,亦寓意“南”乃其安身立命之所。决不北面臣事蒙古族;平时坐卧必向南,誓不与北人来往;闻北语,就掩耳急走。居室匾额题为“本穴世界”,以“本”字的“十”加在“穴”字当中,即为“大宋”二字。他著作《大无工十空经》,“空”字无“工”加“十”亦为“宋”字,即《大宋经》。思肖善于画兰,但他画兰从不画泥土,根均裸露,寓国土沦丧,亡国之恨。亲朋戚友中,有仕元朝者,均被视为不齿,拒绝往来。当时颇负盛名的书画家赵孟兆页曾慕名前往拜访,思肖“恶其宗室而复应元聘”,憎其无气节,始终拒绝见面。

  南宋亡后,思肖不思茶饭,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置身家于不顾。他生平“素不娶,孑然一身”。出售祖上房屋,周济穷急之人,晚年将所有祖遗田产,施舍给寺院,只留数亩为衣食之资。并对佃客说:“我死则汝主之。”此后,行踪无定,时常寄寓姑苏万寿、觉报二寺。元延祐五年(1318年),他以77岁高龄孤单地病逝于苏州古刹,临终之际,曾嘱咐守在身旁的好友唐东屿说:“思肖死矣,烦书一位牌,当云‘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语讫而终’”。

  思肖一生著作甚丰,其诗文直抒胸臆,充满爱国激情,哀叹难酬壮志。《铁函心史》是宋亡前后的力作,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为能使《心史》留给后人,思肖想出一个绝妙办法,用“外铁函”、“函内石灰”、“灰内锡匣”、“匣内生漆”、“书折成卷”加以牢固地保藏起来,外署“大宋铁函经”,内题“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四月,趁夜沉入苏州承天寺一口古井里。直到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因大旱淘井发现,历经355年居然完好无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奇书。

  传世《墨兰图》,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亦不画土,益显花的品格不凡。画上题诗:“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落款“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钤以“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今古”之章。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是时为元大德十年),这都表明他与元朝势不两立的坚决态度。

上一篇: 郑遨 下一篇: 赵翼

网友关注

诗词搜索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毛泽东李世民武则天 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