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寺又称曹家寺,位于四川成都高新西区郫县现代工业港南片区境内,距县城约3公里。是一座庄严如法的比丘尼寺院。本寺建于唐代,当时就名中兴寺,其寓意是唐时“中兴”,即百姓生活好转、国家经济昌盛之意。史载武则天称帝时,有僧十人,向武则天献《大云经疏》,内称武则天是佛菩萨化身,武后十分高兴,命将经卷颁行天下,并改年号为“天授”,诏令各郡建“大云寺”。公元705年,武则天还政于唐中宗。中宗李显时为太子,下令天下各州修建中兴寺、观一所,并改原有“大云寺”为“中兴寺”,寓意大唐即将中兴。公元707年,武则天死,中宗正式即位,为避中宗之讳,天下中兴寺、观均更名龙兴寺、观。本寺虽建于贞观年间,中兴寺名却就是那时所改。
但本寺香火最鼎盛时却在北宋。据说那时中兴寺是成都地区的佛教圣地之一。当时蜀地战乱已平,附近几县来此朝庙的人络绎不绝。值得记载一笔的是,北宋大诗人张俞为了宣传县籍三位杰出学者(即严君平、扬雄、李仲元),常借中兴寺这块宝地,宣讲儒佛道相济相通的思想。寺庙住持也对张俞的宣讲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应住持之邀,张俞书写了三人的选诗相赠,上世纪90年代仍供奉在寺内。
但本寺香火最鼎盛时却在北宋。据说那时中兴寺是成都地区的佛教圣地之一。当时蜀地战乱已平,附近几县来此朝庙的人络绎不绝。值得记载一笔的是,北宋大诗人张俞为了宣传县籍三位杰出学者(即严君平、扬雄、李仲元),常借中兴寺这块宝地,宣讲儒佛道相济相通的思想。寺庙住持也对张俞的宣讲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应住持之邀,张俞书写了三人的选诗相赠,上世纪90年代仍供奉在寺内。
上一篇: 张继 | 下一篇: 张煌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