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张问陶

张问陶

  古今学者评论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1716-1797)《答张船山太史书》云:“诗人洪稚存太史,旷代逸才,目无余子,而屡次来信颂执事之才为长安第一”;“以执事倚天拔地之才,肯如此撝谦,亦是八十衰翁生平第一知己。”《答张船山太史寄怀即仿其体》:“忽然洪太史,夸我得奇士。西川张船山,盘盘大才子。”

  袁枚系乾隆诗坛盟主、性灵派主将,暮年因洪亮吉的推荐,才与船山神交,并云:吾年近八十,可以死;所以不死者,以足下所云张君诗犹未见耳!”袁枚视船山为生平“第一”知己,可见船山之才,非同一般。

  清代著名学者吴锡麒(1746-1818)《哭张船山》云:“如此惊才仅中寿,问天何苦更生才?”“余在都下,与张船山侍御为莫逆交。读其诗,如龙跳虎卧,令人色然而骇。……船山雄于诗者也。”

  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1746-1809)云:“张检讨诗如骐骥就道,顾视不凡。”《题张同年问陶诗卷》云:“我狂可百樽,君捷亦千首。谪仙和仲并庶几,若说今人已无偶。”李白号称“谪仙”;苏轼,字和仲。洪亮吉认为:船山可以和李白、苏轼并美,乾嘉诗坛所有诗人无人能及!

  清代诗人朱文治(1760-1845)《书船山纪年诗后》:“满纸飞腾墨彩新,谁知作者性情真。寻常字亦饶生气,忠孝诗难索解人。一代风骚多寄托,十分沉实见精神。随园毕竟耽游戏,不及东川老史臣。”朱氏认为船山诗超过了创作有游戏之嫌的随园(即袁枚)。

  船山诗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四海骚人,靡不倾仰”,在国外也影响巨大,“朝鲜使人求其诗,至比之鸡林纸价。”乾隆六十年(1795)正月十八日,韩国文学家朴齐家(1750-1895)在罗聘(扬州八怪之一)寓所见到船山诗一卷,爱不释手,并投诗船山云:“曾闻世有文昌在,更道人间草圣传。珍重鸡林高纸价,新诗愿购若干篇。”诗中将张船山类比为文昌,可见评价之高。船山和云:“性灵偶向诗中写,名字宁防海外传。从此不防焚剩草,郁陵岛上有遗篇。”船山从弟张问彤(1768-1832)在《秋怀船山》一诗中亦云:“狂得时人骂,诗从外国知。”可见,在乾嘉时期船山诗已流播海外了。

  清诗人张维屏(1780-1859)云:“船山诗生气涌出,生趣飞来。……至近体则极空灵,亦极沉郁,能刻人,亦能清超。大含名理,细阐物情,或论古激昂,或言情婉曲,或声大如钟镛,或味爽如松韭,几欲于从前诸名家外,又辟一境。”

  清人李元度(1821-1887)《张船山先生事略》云:“幼有异禀,工诗,有‘青莲再世’之目。……其诗生气涌出,沉郁空灵,于从前诸名家外,又辟一境。其《定鸡题壁》十八首,指陈军事,得老杜《诸将》之遗,传育殆遍。……国朝二百年来,蜀中诗人以船山为最。

  清代学者孙桐生(1824-1908)云:“(船山)所为诗,专主性灵,独出新意,如神龙变化,不可端倪。近体超妙清新,雅近义山。古体奔放奇横,颇近太白。卓然为本朝一大名家,不止冠冕西蜀也。”

  清末蜀人傅世洵(四川双流人)在《论蜀诗绝句》中,论船山云:“弱冠闻君已出群,中年阅历老弥真。旁人漫哂无余味,三百年来见此人。”清末诗人林思进(1873-1953)论船山云:“性灵空淡未容攀,后代讥评漫等闲。试问蜀中文苑里,百年谁复嗣船山?”傅诗强调蜀中文苑自从明代杨升庵以来、张船山之前三百年,蜀中没有出现张船山这样杰出的的诗人。林诗则强调在张船山之后一百余年,蜀中未能出现可以继承媲美张船山的诗人。这一前一后的比较,就说明了船山在蜀中诗坛的重要地位,即为清代蜀中诗冠。清诗人、四川布政使杨揆云:“蜀中作者自杨慎以后,惟问陶能继之。”近人戴吉双《四川儒林文苑传》谓船山云:“固李太白、苏东坡、虞伯生、杨升庵之后一人也,诚蜀中亦大家矣。”徐世昌《清诗汇·诗话》云:“船山弱冠工诗,空灵沉郁,独辟奇境,有清二百余年,蜀 中诗人无出其右者。”列入《清史稿·文苑传》者,蜀中只有张船山一人。可见,称船山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是名副其实的。当代国学大师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云:“袁、蒋、赵三家齐称,蒋与袁、赵议论风格大不相类,未许如刘士章之贴宅开门也。宜以张船山代之。”袁枚、蒋士铨、赵翼号称乾隆三大家,但蒋士铨成就不及袁、赵,风格也不同,故钱钟书先生主张以张船山代替蒋士铨,重组一个三大家。当代清诗研究专家钱钟联先生也“力主将乾隆三大家中之蒋士铨,换为张问陶。”著名学者刘扬忠先生云:“张船山不单是西蜀诗人之冠,而且是清代中期全国诗人之冠。”著名学者王英志先生在《性灵派研究》一书中,将袁枚、赵翼、张问陶列为乾嘉诗坛“性灵派”三大家,并云:“纵观整个乾嘉时期性灵派众多诗人,可与袁赵鼎足而立为性灵派三大家者,唯有张氏。”张船山在清代乃至整个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如何,由此不难想见。

  相关通行文学史及清诗选本

  中国历史悠久,诗人辈出,多如繁星。因受规模和条件限制,能写入文学史的诗人,是极少的。以清代诗人为例,正处在筹备阶段的《全清诗》,“初步测算作者总数约为十万家,成书则当在一千册以上。”近人徐世昌辑《清诗汇》,收清代诗人6100余家,得诗27000余首。而能进入《中国文学史》的清代诗人只占《清诗汇》诗人总数的千分之三、四。中国社科院编三卷本《中国文学史》论及的清诗人仅16人;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论及的清诗人仅19人;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论及清诗人也只有28人。如此之少的清代诗人入《中国文学史》,而张船山即为其中之一,足见船山在清诗史上的重要地位了。

  在各种通行清诗选本中,船山诗也占有突出地位。清代光绪五年(1879)刊印的《国朝全蜀诗钞》(孙桐生辑选),规模宏大,体制精严,是清代蜀选本中集大成者。该书共64卷,计选诗人362人,存诗5900余首,其中张船山诗入选最多,独占6卷,入选诗作近600首,已是《船山诗草》的五分之一,占《国朝全蜀诗钞》的十分之一,“犹以未获尽登为憾。”可见船山在孙桐生的心目中是大头,就全清诗人而论,蜀诗人中能跻身于第一流的,也只有张氏一人而已。李朝正先生云:“乾嘉年间的性灵派在华夏拥有诗人之众,是过往的许多诗派无法比拟的,而巴蜀诗人恰恰是通过张问陶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带领一批诗人,影响着一批诗人。因而,活跃在诗坛,齐集在张问陶周围的蜀中诗人都崇尚性灵,……形成了众星拱月、群星灿烂之势,迎来清代巴蜀诗歌中最为壮观的黄金时代。”

  近人徐世昌辑《清诗汇》,计200余卷,是清诗选本中影响大、声望高者。该书入选船山诗37首,为蜀中诗人入选最多者。其他蜀中诗人,如李调元入选4首,彭端淑1首,费密8首,张问安11首,卓秉恬1首,刘沅1首,张鹏翮2首,刘光第7首……。在乾嘉时期全国性诗人中,张船山入选量仅次于袁枚(41首),而高于其他乾嘉著名诗人,如黄景仁34首,洪亮吉33首,蒋士铨27首,赵翼22首,宋湘9首,舒位25首,吴锡麒13首,孙原湘23首,郭频伽14首,姚元之10首,石韫玉6首,王昙4首,黄丕烈1首,顾翰9首,王学浩6首,王芑孙19首,崔旭5首,屠倬9首,杨芳灿17首,黎简34首,陈文述5首,吴嵩梁5首,朱文治9首……。可见,船山在乾嘉诗坛地位之显赫。

  当代著名清诗选本,也给船山崇高地位。如钱仲联《清诗三百首》(1985年岳麓书社版),选张船山诗3首,仅低于袁枚(5首),而高于赵翼(2首),蒋士铨(未选)、洪亮吉(1首)、吴锡麒(2首)等人。陈祥耀《清诗精华》(199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选张船山诗8首,比乾嘉其他诗人多,如袁枚7首,宋湘4首,蒋士铨4首,洪亮吉3首。李梦生《律诗三百首》(200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选张船山律诗3首,高于袁枚(2首)、赵翼(2首)、龚自珍(2首)。该书中选清诗人3首及以上者仅10人,船山即其一,可见张船山是清代律诗写得最好的十大诗人之一。

  近年出版的清代诗歌史及辞典,如朱则杰《清诗史》、严迪昌《清诗史》、霍有明《清诗史》、刘世南《清诗流派史》、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等,都给了张船山以充分的肯定。

  杨世明先生在《巴蜀文学史》(巴蜀书社2003年版)中,列专节以《性灵派大家张问陶》为题,评述船山诗作及贡献,并云:“乾嘉时期是清代巴蜀文学最繁荣的时期……。这一阶段最辉煌的一页,是产生了大诗人张问陶。”又说:“从汉代以来,巴蜀出产了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苏洵、苏轼、苏辙、虞集、杨慎、张问陶这十大文学家,他们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人。迄今为止,几乎任何中国文学史,都要对上述十人的文学成就作出介绍。”

  张船山是诗、书、画三绝奇才,当时名震海内、群相敛手,有的诗人写诗作文,自愿化为妇人,为他效力,甚至作为他的妻妾侍奉他。其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晚清诗人易顺鼎(1858-1920),幼奇慧,有神童之目,诗作多至万首,“自谓为张船山后身”。南社诗人柳亚子(1887-1958),有诗云:“猛忆船山诗句好:白莲都为美人开。”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讲述了张船山在山东任主考的故事;《海上花列传》中,写不少人照张船山诗意做诗;张恨水在小说《春明外史》里,让主人公杨杏园步和了张船山的八首七律《梅花》诗,引得人们纷纷寻找《船山诗草》来读。可见,船山诗影响之大。

  综上所述:张船山在清代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不仅是清代蜀中诗冠,也是清代乾嘉诗坛大家,是清代第一流的诗人和著名诗学理论家,是性灵派后期的主将和代表人物。:“一片神光动魂魄,空灵不是小聪明。”袁枚之注重意象的灵活有趣,就迹近于“小聪明”,而张问陶之重“空灵”,内涵要广,它不仅要求意象灵动,而且追求意境深、韵味长,是一种高境界,故又称“诗到空灵艺始成”(《孟津县寄陈理堂》)。为达空灵之境,在艺术表现上注重以白描之笔勾勒意象,不堆砌典故;于创作心境则要求自然纯真、摆脱动利。《论诗十二绝句》其六云:“想到空灵笔有初,每从游戏得天真。笑他正色谈风雅,戎服朝冠对美人。”说明空灵之境非满脑子礼教、一味“谈风雅”者所能达到,而必须出自于自然“天真”。另外,“天趣”、“真趣”亦与雕凿无缘,同拟古、考据之作亦不相干。对诗歌语言乃推重自然、质朴的“常语”,所谓“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十二绝句》其五),这与袁枚“家常语入诗最妙”(《随园诗话补遗》卷一)、“口头语,说得出便是天籁”(《随园诗话补遗》卷二)的观点相近。

  张问陶的诗学观点由于表达形式的限制,比较粗略,远不及袁枚《随园诗话》、诗序等论诗专著观点阐述得详尽周全,范围亦不如袁枚性灵说广泛。但其要旨与袁枚性灵说属同调,性灵说的基本精神亦都具备。不过,张问陶的性灵说是嘉庆年间的诗论,张问陶亦有其独具的个性、思想,因此与袁枚又有差异。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差异实为对袁枚性灵说不足或弊端的补救,从而使性灵说有所发展。这是张问陶诗论的新贡献。

上一篇: 赵熙 下一篇: 张以宁

张问陶作品

网友关注

诗词搜索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毛泽东李世民武则天 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