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张宏纮

张宏纮

  (1909~1968),教授。江西新建人。幼读乡塾,后在本县读高小、初中、高中。193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 数学系。1935年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数学系留学。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开始,中国南北到处发出抗日救国的怒吼。张在日本的学业无法继续,毅然于同年提前回国,立志为祖国效力。 他先在中学教书,后到武昌任武汉大学讲师。武昌沦陷后又到重庆,任交通大学(渝校)副教授、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张随交通大学东归上海,继续担任数学系教授、系主任。在人民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他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教授会;上海解放前夕,他按照“应变小组”的部
  署,积极参加了交大的护校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张调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任视导处、高教处的副处长,分管华东地区大中学校的教学、速成教育和生产实习。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并于同年9月当选九三学社第二届中央委员。大行政区撤销后,张于1955年仍回交通大学,担任副教务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交通大学贯彻国务院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决定,由上海迁往西安。他以副教务长和基础课教授的双重身份,参加并主持了第一批西迁的一、二年级学生的教学领导工作,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动员,保证了西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交大刚迁到西安的时候,高等数学教研室大多是新近毕业的年轻助教,登台讲课的教师严重不足。张尽管行政工作繁忙,加上从华东教育部专事行政管理后,五年没有上过讲台,教学业务有所荒疏,但他还是勇敢地重拾教鞭,担负一个大班的讲课任务,虽备课辛劳,却无怨无悔。于此同时,他又和其他老教师一起,下气力培养青年教师。他的做法是:先通过在教研室内试讲,挑选出培养的“新苗”;再让这些“新苗”在教研室反复试讲,每讲一次都组织老教师讲评。有了提高后,让这些“新苗”到
  教室给学生试讲部分章节的大课,老教师随堂听讲,再评,再议,继续给以指导。这几个阶段过了关, 青年教师才独立主讲大课。这套既大胆放手又严格把关的方法,后来形成了西安交大培养师资队伍的模式、规范和优良传统。张因为有几年中学教师的经历,因而十分了解中学生与大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差异,更清楚地知道中学数学已教过的内容如何与高等数学衔接。因此,他讲课不但能找到准确的切入点,而且对每年入学新生所作的《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的报告,生动、具体、形象,深受学生欢迎。
  从1957年到1959年,交通大学分设西安、上海两地。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部分分别建校,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张仍任教授、系主任、教务长,20世纪60年代初升任副校长。由于他在高等数学和数学教学方面的贡献,1 962年被高等教育部选任为全国高等院校数学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任内五年,他主持修订了数学课教学大纲,提出了改革数学课教学的一系列措施,对提高全国的高等数学课教学质量起了重要作用。在他的主持下,委员会还研究制订了教材规划,组织专家评审各学校报评的教材,为中国出版多种风格和多种学时类型的《高等数学》教材,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曾担任中共西安交大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又是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要成分的九三学社的成员,自然就成了校党委和九三校分社之间的“桥梁”。校党委在作出重大决策前,往往想先听听高级知识分子的意见,他就“先走一步”,在九三分社内传递党委的初案,请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然后把意见反映给党委;在党委正式作出决定后,他又立即向九三社员传达,并和大家一起贯彻执行。这种做法后来逐步完善,成为中共西安交大委员会统战工作的优良传统。编著有《微积分》《微分方程》《初等数论》
  等。
  1968年11月25日病逝。
上一篇: 张炽 下一篇: 张彪

张宏纮作品

网友关注

诗词搜索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毛泽东李世民武则天 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