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曾慥

曾慥

  曾慥为南宋初道教学者。字端伯,号至游子,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生卒年不详。

  北宋靖康(1126)初,任仓部员外郎。金人陷京师后,曾随其岳父翰林学士吴降金,

  充事务官。绍兴九年(1139),秦桧当权,起为户部员外郎,十一年(1141)擢大府正

  卿。不久,奉祠除秘阁修撰,提举洪州玉隆观,寓居银峰。

  曾慥晚年学养生,潜心至道,相信道教神仙之说。继刘向《列仙传》、葛洪《神仙

  传》、沈汾《续仙传》之后,采前辈所录神仙事迹,并所闻见,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

  编纂《集神仙传》(简称《集仙传》)。其编列顺序为:异代之事得于碑碣者,以其世

  冠于卷首,其年不可考者次之,其著见于宋朝者又次之,至于亡其姓名者皆附于卷末。

  他将神仙分为炼形、气、神而成的轻举仙,坐脱立亡的尸解仙,植有宿根的火解仙,炼

  丹功成的住世仙以及不假修为的缘份仙(即遇至人,饵丹药得要诀者)等不同类别。

  《直斋书录解题》称其书十二卷,“自岑道愿而下一百六十二人”。原书已佚。今《说

  郛》所载,仅为简记岑道愿以下至侯道姑共一百三十七人。

  为研究和进行养生修道,曾慥从众多道书中,选录大量修道养生术资料,编成《道

  枢》四十二卷,共一百零八篇(一篇分上、中、下篇或上、下篇者,均作一篇计)。一

  般都辑录原文,加以串写,定以篇名。又在每篇篇名下,以四言四句,提示该篇内容要

  点或传授原委,从中可见编者的观点。

  如《玄轴》篇提要曰:“心劳神疲,与道背驰,冥心湛然,乃道之几。”表明其以

  安心养神为道教修炼之主旨;又如《内德》篇提要曰:“三业七情,既澄其源,五神守

  脏,三一永存。”

  表明其佛道结合的思想;再如《碎金》篇提要曰:“漆园之玄,竺乾之空,均乎正

  心,与儒同功。”反映其三教合一的思想。

  任《道枢》中,坐忘下、容成、周天、水火、坎离、火候、甲庚、昆仑、服气、呼

  吸、修真、真一、五行、众妙、入药镜等十五篇,每篇文内均用“至游子曰”的形式,

  直接表示编者自己的见解。如在《众妙》篇中有“至游子曰:吾有性命之宗,世未之知

  也,上纳于气,下勿泄于精,于是运之与玉池之渊相合,久而斯为丹矣,斯吾之性命也”。

  说明他编《道枢》,并不完全是将前人的资料进行简单的选录编纂,而是包含自己的心

  得和体会。又如在《容成》篇中,曾慥驳斥御女之术,谓“魏伯阳曰:割肉以内于腹不

  可以成胎,则外物不可以为丹也明矣。是知学道以清净为宗,内观为本者也。于是深根

  固蒂,使纯气坚守,神不外驰,至于坎离交际,而大药可成矣。善乎庄子之论曰:必净

  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未闻有以御女而获仙者也。”可见曾慥是主

  张内丹修炼术者。

  《道枢》卷一至卷六的二十三篇又独立编为《至游子》二卷(卷上十一篇,卷下十

  二篇)。不著名氏。明姚汝循于嘉靖丙寅(1566)作序传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

  “大旨主于清心寡欲,而归于坎离配合,以保长生,且力辟容成御女之术,言颇近正。”

  但《提要》作者却将《玉芝》篇中关于朝元子的注文:“陈举宝元中人”误作“陈举宝,

  元人”。以致疑为明人姚汝循托名之作。后徐时栋《烟屿楼读书志》及胡玉缙《四库全

  书总目提要补正》均已指出,应为“陈举,宝元(北宋仁宗年号之一)中人”,错讹已

  得纠正。但他们都没有将《至游子》与《道枢》联系起来考察,因而,虽认定《至游子》

  二卷为曾慥所作,但不知即为《道枢》的一部分。如将《至游子》二十三篇的篇目和内

  容,与《道枢》比较,即可发现原来它与《道枢》的卷一至卷六完全相同(仅与卷六之

  篇目顺序略异)。从而更有力地证明《至游子》二卷,确实是曾慥所著。至于《道枢》

  一至六卷,为何独立编成《至游子》上下二卷,编者又将是谁?如果认为是他人从《道

  枢》辑出,又为何只辑录前二十三篇,而舍弃其余八十五篇?实难以解释。最大的可能

  是曾慥先编录道教炼养资料二十三篇,集成《至游子》二卷。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拓

  展为一百零八篇的《道枢》一书。因为《至游子》二十三篇是先编成的,故列在《道枢》

  前面的第一至第六卷;又因《道枢》已包含了《至游子》二卷的全部内容,就没有必要

  再以曾慥撰《至游子》二卷的名义单独流传。《至游子》的出现,只是反映他从事道术

  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其终结性成果则是一部容量甚大的、保留了南宋以前道教内丹

  养生学的大量资料的《道枢》。明《正统道藏》和清《道藏辑要》,皆收录。

  此外,曾慥又从二百五十二种笔记小说中,辑录出“可以资治体、助名教,供谈笑,

  广见闻”①的资料,编为《类说》五十卷。又撰《高斋漫录》一卷,“上自朝廷典章,

  下及士大夫事迹,以至文评诗话,诙谐嘲笑之属,随所见闻,咸登记录”②。还有《乐

  府雅词》三卷、《宋百家诗选》五十卷、《通鉴补遗》一百篇等。

上一篇: 周格非 下一篇: 张纲

网友关注

诗词搜索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毛泽东李世民武则天 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